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田中群简介

田中群简介

淘名人 2024-02-10 20:56 热度:

田中群

田中群,1955年出生于福建厦门,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田中群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3年考取国家教委公派留学生,前往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化学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博士学位后即回厦门大学从事博士后,同时参与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1991年底被破格提升为教授;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3年至2011年担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担任国际电化学学会主席。田中群主要从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谱学电化学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田中群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厦门

出生日期:1955年

毕业院校:英国南安普敦大学

职业:物理化学家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职称:厦门大学教授

人物经历

1978年,田中群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

1982年,田中群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

1983年,田中群考取国家教委公派留学生,前往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化学系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1987年,田中群获得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之后回到厦门大学从事博士后。

1989年,田中群博士后期满出站后被聘为副教授,并成为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职研究人员。

1991年,田中群被破格提升为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

1994年,田中群被聘为厦门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

1996年,田中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03年,田中群担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至2011年)。

2005年,田中群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3月,田中群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2012年,田中群担任国际期刊《Chem.Soc.Rev.》(《化学会评论》)副主编,是亚洲地区出任副主编的首位化学家。

201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田中群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田中群获得了多种纯过渡金属体系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谱图,证实了VIIIB族过渡金属具有弱SERS效应,并应用于燃料电池的电催化研究和不锈钢的防腐蚀。应用不受谱仪检测器分辨率限制的时间分辨拉曼光谱技术,建立了电位平均拉曼光谱新方法。还发展了在微芯片上用电化学构造电极纳米间隔的技术。设计合成了特殊形状的纳米粒子,并表征其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在内的多种特性。

2013年,田中群团队发表的题为"What molecular assembly can learn from catalytic chemistry"的评述性文章,刊载于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期刊《化学会评论》(Chem. Soc. Rev., 2014, 43, 399–411),并基于催组装是组装领域的全新概念,为此创造一个新的英文单词“catassembly”来描述。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8月,田中群先后发表S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16年8月

国际电化学学会(ise)主席

2012年

《Chem. Soc. Rev.》副主编

2004年

国际拉曼光谱学会议执行委员会委员

2003年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物理化学和生物物理化学委员会衔称委员


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iChEM)主任


国际拉曼光谱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科学-化学》杂志副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田中群的父亲田昭武也是位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当选),父子都在厦大化学化工学院工作。

人物评价

田中群通过二十余年的系统工作,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电化学拉曼光谱研究方面取得一批创新性成果,逐渐成为学术带头人之一,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重视和充分肯定。他和他领导的研究组在所从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光谱电化学两个研究方向皆具有国际影响,为中国在有关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作出重要贡献。(厦门大学工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