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剑林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施剑林
国籍:中国
民族:1963年12月
出生地:江苏太仓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无机光学透明材料:透明陶瓷》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人物经历
1979年—1983年,就读于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无机材料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3年—1989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材料专业,师从严东生院士、林祖纕教授,获得博士学位。
1989年—199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3年—1994年,在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PML实验室做访问学者。
1994年,入选首批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0年12月—2004年9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
2008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1年4月13日,同济大学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施剑林的仪式暨专题报告会在同济大学举行。
主要成就
施剑林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施剑林于1983年至2005年期间从事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烧结理论,结构陶瓷高温可靠性评价透明陶瓷等研究;1998年之后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介孔材料与介孔主客体复合材料的合成、非均相催化性能与环境应用;介孔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及其生物相容性、多功能化、药物输运和纳米诊疗剂等方面的研究。他还提出了“纳米催化医学”的全新研究前沿方向,使用无毒纳米颗粒而不使用传统的有毒化疗药物,通过引发瘤内原位的催化反应达到抗肿瘤目的。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10月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显示,施剑林发表杂志SCI论文500余篇,SCI他人引用39,000余次,H-index为112,并被Thomson Reuters选为2015至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08.12 | 《无机光学透明材料:透明陶瓷》 | 施剑林,冯涛著 |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1993 | 《现代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6年 | 《科学通报》编委 |
2014年 | 中国化学会理事 |
2015年 | 国际介孔材料学会理事 |
2017年 | 《中国科学:材料科学》副主编 |
2017年 |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编委 |
上海市硅酸盐学会理事 |
人物评价
施剑林在先进陶瓷材料制备科学、烧结理论、结构陶瓷高温可靠性等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他作为一名优秀研究生导师所具备的厚德载物、为人师表的优秀品质。施剑林是一位厚德博学、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尊重学生、可亲可敬的优秀导师。施剑林给大家的印象都是工作上非常认真,平时对大家和蔼可亲。(上海硅酸盐所李孟丽、周亚君、杜燕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