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麦松威简介

麦松威简介

淘名人 2024-02-11 09:04 热度:

麦松威

麦松威,1936年10月出生于香港,结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伟伦研究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麦松威于1960年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毕业;1963年获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63年至1965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晶体学系任副研究员,随后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任化学系副教授;1969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历任化学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理工研究所所长、伟伦研究讲座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麦松威主要从事超分子化学、无机化学及晶体工程领域方面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麦松威

外文名:Thomas Chung Wai Mak

国籍:中国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36年10月12日

毕业院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高等无机结构化学》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广东鹤山

人物经历

1936年10月12日,麦松威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鹤山。

1960年,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得一级荣誉理学学位。

1963年,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63年—1965年,获得美国太空署研究计划资助,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晶体学系任副研究员,随后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任化学系副教授。

1969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历任化学系系主任、理学院院长、理工研究所所长、伟伦研究讲座教授。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麦松威在超分子化学领域,首例确定主客分子间可以氢键相连,阐明三类b—氢醌包含物的结构异同,开辟了新型尿素/阴离子包合物的发展方向。无机化学方面,系统研究了甜菜碱类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键合模式。在晶体工程领域,提出阴离子最高配位数的概念,结合银—银亲和作用,对类卤银盐和乙炔银的复盐、三盐及四盐深入研究,丰富了阴离子的配位化学。

学术论著

截至2013年9月,麦松威先后在国际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900余篇,撰写专著8部。其中,与周公度合著了《CrystallographyinModernChemistry:AResourceBookofCrystalStructures》和《高等无机结构化学》等专著。

学术交流

2013年9月16日,麦松威应邀到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2015年4月13日,麦松威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研究生院3区231报告厅为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9年—2014 年

《多面体(Polyhedron)》中国地区副主编

2008年6月

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荣誉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

2016年8月

郑州大学无机化学学科首席科学家

2020年

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晶态分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首席顾问


《包合现象与大环化学杂志(Journal of Inclusion Phenomena and Macrocyclic Chemistry)》编委


《簇科学杂志(Journal of Cluster Science)》编委


《结构化学》编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委


《中国化学》编委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麦松威在推动香港和内地学术交流和为国家培养科技青年人才方面作出多项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麦松威情系中原,泽润郑大师生,一直关注并支持着大陆,尤其是中原地区化学研究工作的发展,对于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更是给予无比关怀和鼎力支持。他不仅学术上造诣深厚,还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爱国精神,淡泊名利、提携后辈的高尚品质。(郑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评)

人物影响

麦梓英先生纪念奖

2019年9月7日,麦松威捐资百万设立的“麦梓英先生纪念奖”奖学金捐赠仪式在郑州大学主校区化学学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