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刘云圻简介

刘云圻简介

淘名人 2024-02-11 11:03 热度:

刘云圻

刘云圻,1949年2月出生于江苏靖江,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刘云圻1972年4月—1975年7月就读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75年9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研究员;1991年10月获得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光电功能材料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0月起任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刘云圻长期从事分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云圻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靖江

出生日期:1949年2月

毕业院校:东京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49年2月,刘云圻出生于江苏靖江。

1972年4月—1975年7月,就读于南京大学化学系。

1975年9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研究员。

1985年1月—1988年3月,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光电功能材料专业进修深造。

1991年10月,获得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光电功能材料博士学位。

1997年10月—1998年8月,任美国东北大学材料系访问学者。

2000年3月—6月,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访问教授。

2004年1月—3月,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员教授。

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0月起,任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

主要成就

刘云圻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云圻主要从事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包括π-共轭小分子、高分子和石墨烯;以及这些材料在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包括场效应晶体管和分子器件。总结发展了高性能分子材料的设计思想,提出了性能调控的新方法,发现扩展π体系是实现高迁移率的重要途径,合成了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新型π共轭分子材料。首次提出了液态铜催化剂生长石墨烯的概念,获得了高质量单晶石墨烯;制备了第一个氮掺杂的石墨烯,实现了对石墨烯电学性能的调控;开拓了在介电层上直接生长石墨烯的新方法。揭示了界面对器件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发了新的溶液法加工技术,实现了器件的多功能化,扩展了分子器件的应用范围。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官网显示,刘云圻已发表SCI论文600余篇,他人引用3万余次,h因子大于90,出版专著两部及17章节。

学术交流

截至2019年9月,刘云圻已在中国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邀请报告150余次。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3年4月

清华大学化学系兼职教授

2011年—2014年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八届理事会理事

2015年—2018年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九届理事会理事


武汉大学化学系兼职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兼职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大科学前沿领域第四届专家咨询组副组长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功能分子材料与器件分会主任


中国化学会有机固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刘云圻出生在江苏靖江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共7人,家里生活不富裕。只有小学文化的父亲和不识字的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却非常重视。他们从不计较自己的苦累,供孩子们读书。从这个贫寒的家中,前后走出了六名大学生。

人物评价

“刘云圻是分子材料与器件研究的开拓者。”(《光明日报》评)

“刘云圻是分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的顶尖专家,在国际上声誉日盛。”(《靖江日报》评)

“刘云圻是分子电子学领域和石墨烯领域非常有建树的大师、尊者。”(武汉大学先进纳米材料实验室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