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刘元方简介

刘元方简介

淘名人 2024-02-11 11:14 热度:

刘元方

刘元方,1931年2月17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镇海,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兼任上海大学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刘元方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52年—1984年历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讲师、副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2004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副主任;2002年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教授;2006年任上海大学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教授;2013年获北京大学第三届“蔡元培奖”。刘元方主要研究加速器质谱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化学功能团化和标记,用于医学和毒理学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元方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浙江镇海

出生日期:1931年2月1日

毕业院校:燕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生地:上海

人物经历

1931年2月1日,刘元方出生于上海。

1948年—1949年,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

1949年,转学到美国教会办的燕京大学。

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

1952年—1984年,历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讲师、副教授。

1980年—1981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Berkeley)核科学部做访问学者。

1984年,任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1987年—1988年,在瑞士菲利根保罗谢勒研究所(PaulScherrer)做访问教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2004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副主任。

2002年,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教授。

2006年,上海大学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成立,和周哲伟副校长一起揭牌,并担任上海大学纳米化学与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主要成就

刘元方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60年,刘元方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台5万转/分的浓集235U的雏型气体离心机;1980年,利用超铀元素重离子核反应首次直接制得251Bk,解决了从几十种元素中快速分离纯Bk的难题,重制了251Bk的衰变纲图等;1987年至1988 年,刘元方瑞士国立 Paul Scherrer 研究所工作工作期间,刘元方与瑞士教授冯冈登(H.von Gunten)合作完成了对碘129(放射性废物的一个关键核素)在地质层中迁移的全面综述和数据汇编评估。1994年以来,从事生物-加速器质谱学的研究,研究了尼古丁、MTBE、丙烯酰胺等分子的基因毒性;2001年以来,从事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研究。

学术论著

据2022年9月北京大学官网显示,刘元方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60余篇,代表论著有《放射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等。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87年8月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7年8月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射化学与核技术委员会衔称委员

1990年—1997年

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0年—1997年

中国化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1年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射化学与核技术委员会副主席

1992年

《放射化学学报》顾问编委

1993年—1995年

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放射化学与和技术委员会主席

2002年

亚太地区放射化学会议国际委员会副主席

2006年—2011年

中国高放核废物处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011年

上海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2012年

第六届国际纳米毒理学大会名誉主席


国防科工委高放射性废物处置专家组副组长


中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客座教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学术委员会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婚姻家庭

刘元方的妻子是环境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两人育有两个儿子,长子刘左毅,次子刘左坚。

人物评价

“刘元方在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领域作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在创立和建设中国第一个放射化学专业的教育事业中作出了很大贡献。”(镇海档案信息网评)

“刘元方在国际放射化学领域享有盛誉。”(北京大学新闻网评)

“刘元方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院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