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林国强简介

林国强简介

淘名人 2024-02-11 12:02 热度:

林国强

林国强,1943年3月7日出生于上海,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国强1964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196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0年—1999年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91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院长。林国强主要研究领域为具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结构与合成,不对称合成反应、生物催化反应和手性药物小分子的合成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林国强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43年3月7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43年3月7日,林国强出生于上海。

1964年,毕业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

196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同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981年—1982年,在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作访问学者。

1986年—1987年,先后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和美国史克药业研究开发部作访问科学家。

1990年—1999年,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91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2014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

2018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创新中药研究院院长。

主要成就

林国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林国强早期参与昆虫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的研究,成功地用于家蚕生长调节和增丝;从事昆虫信息素的微量结构鉴定及合成,发现雌棉红铃虫在交配后释放抑制剂来阻止再次交配的现象;鉴定了大袋蛾、桑毛虫和桑尺蠖性信息素等新结构,并合成了多种手性信息素化合物;鉴定了五类透翅蛾的多元信息素体系,证实了松干蚧和库蚊产卵等信息素的手性识别现象;与兄弟单位合作开展对棉红铃虫、红铃虫等害虫的防治与监察。

学术论著

据2022年9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官网显示,林国强已发表学术论文逾245篇,撰写中国国内外学术著作4部,其代表论著有《手性合成—不对称反应及其应用》《手性药物—研究与评价》等。

发明专利

据2022年9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官网显示,林国强拥有授权中国专利40项,美国专利1项,PCT3项,实施转让10项。

时间

专利名称

专利号

2003年

一种从L型取代苯丝氨酸酯制备D-(-)苏式-2-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1年—1994年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三届理事会理事

1992年

《四面体(Tetrahedron)》理事、地区执行编辑

1992年

《四面体通讯(Tetrahedron Letters)》理事、地区执行编辑

1994年

《有机化学》编委

1994年—2006年

《有机化学》副主编

1994年—2006年

《化学学报》副主编

1995年

《中国化学》编委

1995年—1998年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四届理事会理事

1997年–2006年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IUPAC)有机与生物化学部委员、资深委员

1998年

世界华人有机化学家理事会理事

2000年—2006年

《中国化学》副主编

2003年—2006年

中国化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2004年6月—2006年6月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第十二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2006年6月—2008年6月

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一届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委员

2007年—2010年

中国化学会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林国强开拓创新,在学科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为有机化学研究事业发展倾尽全力。”(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评)

“林国强有着矢志不渝献身祖国科研事业的高贵品质,他在为国为民作出更大贡献的道路上勇猛迈进。”(劳动报评)

“林国强是杰出的有机化学家,手性化学领域的开拓者,在构筑人才高地等方面贡献卓绝。”(新华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