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李洪钟简介

李洪钟简介

淘名人 2024-02-11 14:05 热度:

李洪钟

李洪钟(1941年1月-),男,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化学工程专家,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1965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1965-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工作,参加了国家顺丁橡胶攻关项目会战,从事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与开发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李洪钟主要从事气固流态化方面的研究,将多相流基本原理与散料力学结合,建立了两相流理论以及垂直和倾斜移动床气固流动模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洪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省昔阳县

出生日期:1941年1月

毕业院校:太原理工大学

主要成就:证实了聚团的存在 建立了移动床气固两相流理论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气固流态化的散式化》

人物经历

李洪钟,1941年1月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1965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之后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工作。

1965-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工作,期间长期参加了国家顺丁橡胶攻关项目(注:该项目集体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本人未获奖),其中从事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流化床反应器研究与开发工作。

1981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

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

1986-1988年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研究多种燃料在中试规模循环流化床中的燃烧特性和微细颗粒循环流化床的流动特性。有关论文于1989年获第十届国际流化床燃烧会议最佳论文奖。

1989年开始,为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研究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七五”、“八五”重大项目和多项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重大项目、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李洪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洪钟主要从事气固流态化方面的研究,将多相流基本原理与散料力学结合,建立了两相流理论以及垂直和倾斜移动床气固流动模型,可较准确预测气、固流率,气体压力和颗粒间接触应力的分布提出V型阀与L型阀排料动力学模型和设计方法发明了V型移动床排料阀、气控气球式高压加料器等。用自制微观摄像探头,得到快速床内瞬态聚团和稀密两相结构的照片,证实了聚团的存在,发现当纳米和超细颗粒形成低密度、小尺寸聚团时,可实现散式流态化。发现加入流化床中的铁磁性颗粒可形成“链状物”,能有效破坏气泡、沟流和聚团,实现散式流态化。

成果奖励

李洪钟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期刊论文

李洪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并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和6章;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12项。与郭慕孙院士共同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李洪钟现任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Particuology”编委,“应用化学”编委,“工程研究”编委。曾任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流态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化工冶金”副主编,“中国粉体技术”杂志编委会主任,“燃料化学学报”编委,“基础研究”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