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黄本立简介

黄本立简介

淘名人 2024-02-11 16:10 热度:

黄本立

黄本立,1925年9月21日出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新会,光谱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49年黄本立从岭南大学物理系毕业;1950年进入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工作,历任技术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2年担任现代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1984年成为中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1986年调入厦门大学工作,担任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至1989年在中国国内首次以该研究方向招收一批从国外回来的博士后研究人员;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黄本立主要从事原子光谱、质谱分析研究。1957年第一个创立一种可测定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新型双电弧光源,1960年在中国建立第一套原子吸收光谱装置并开展研究工作,发表了中国国内首批原子吸收论文;1991年其小组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2000年发表了不用一氧化碳的镍蒸气发生法。

基本资料

中文名:黄本立

国籍:中国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25年9月21日

毕业院校:岭南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黄本立院士论文选集》

主要成就: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广东新会

人物经历

1925年9月21日,黄本立出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新会。

1940年,15岁的黄本立孤身一人赶到广东坪石求学。

1945年10月,黄本立进入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就读,在校期间获得了岭南大学当年的物理系成绩最优奖和华盛顿州立大学捐赠的国际学生奖学金。

1949年1月,黄本立因病休学,并与次年3月毕业。

1950年3月,黄本立进入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历任技术员(1950年—1956年)、助理研究员(1956年—1978年)。

1978年,黄本立晋升为副研究员,并担任分析化学研究室副主任。

1980年,黄本立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至1986年)。

1982年,黄本立晋升研究员,并担任现代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

1984年,黄本立获批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是中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

1986年,黄本立为了响应中国科学院关于支援特区建设的号召,应厦门大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黄本立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0年3月初,黄本立在东北科学研究所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任务是配合东北地区重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开展光谱分析研究,当时没有专业设备,没有研究场所,他在地下室翻出一台废弃的小型摄谱仪,修理调试之后,使用过期很久的感光板,配合研究所建立了电解锌、电炭刷石墨等的光谱分析法,并把其推广到工厂去。

1952年起,黄本立先后研究建立了球墨铸铁、黄铜等的定量分析方法,把光谱分析推广到工厂去。他为抚顺钢厂试制了一台电花激发光源,这可能是中国第一台自制光谱分析用的电花光源。

1955年,黄本立转向了矿石矿物分析,发展并改善了中国国外常用的一种半定量方法——“数阶法”,提出“数阶法”半定量分析中的“接线法”和“内标法”,这在当时中国国内主要用照相摄谱法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1957年,黄本立创立了一种可测定粉末样品中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易挥发元素的双电弧光谱分析光源。

1975年,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1年—

《ICP Information Newsletter》顾问编委

1982年

中国化学会第廿、廿一届理事会理事,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廿四届常务理事、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廿五届理事长

1983年—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Spectroscopy》顾问编委



1985年—1987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1985年—1987年

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1985年—1987年

长春地质学院兼职教授

1985年—1990年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1985年—1995年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顾问编委

1986年—1995年

《Spectrochimica Acta Review》顾问编委

1986年—1988年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1988年—1998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第六、七届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黄本立的父母在他幼年时相继离世,家道中落,黄本立只好和祖父母相依为命。他从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随着亲属在香港、广东、广西之间来回迁移。

兴趣爱好

在教学科研之外,黄本立也拥有广泛的爱好和丰富的生活,他最初的理想是当摄影家,为此拜了不少摄影的师傅,还出版了一本《随影录》。除了中国的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外,他还喜欢西洋文学,《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等都看过不止一遍。

不幸遭遇

“文革”时期,黄本立被怀疑是“九国特务”而被隔离审查,科研工作暂停。

婚姻家庭

黄本立与的妻子张佩环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在2005年9月25日庆祝黄本立80华诞和从事科研教育工作55年的庆典会上,他用英语解释年轻的原因:“Mywifefeedsmewell.”。

人物评价

“本色人生,七彩光谱绚丽;立业科教,满园桃李芬芳”。(2005年黄本立院士80华诞时厦门大学校党委书记王豪杰的贺词)

60多年来黄本立院士一如既往,一直奉献于原子光谱分析的研究,在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激光光谱分析的理论、方法、应用和仪器装置等方面为中国的原子光谱事业的开创、发展以及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的成绩和贡献。(仪器信息网评)

人物影响

黄本立教授80华诞和从事科研教育工作55年

2005年9月25日上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化学报告厅举行庆典大会,庆祝黄本立教授80华诞和从事科研教育工作55年。校领导王豪杰、朱崇实、陈力文和校长助理黄如彬,中国科学院院士蔡启瑞、张乾二、万惠霖、郑兰荪、方肇伦,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鹏及分析化学界专家学者,化学化工学院领导,黄本立的同事、学生代表等参加了当天的庆典,向黄本立院士表示祝贺。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吴征铠、王大珩、蔡启瑞等几十个单位和个人发来贺信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