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胡英简介

胡英简介

淘名人 2024-02-11 16:39 热度:

胡英

胡英,男,1934年6月19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湖北英山,中国共产党党员,化工专家、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英于1950年毕业于上海中学;1953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同年留校任教,历任物理化学助理教授、讲师、副教授、教授;1982年至1984年,前往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化学工程系访问学者;1993年,胡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胡英长期从事物理化学教学和分子热力学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胡英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4年6月19日

毕业院校:华东理工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物理化学》

主要成就: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籍贯:湖北省英山县

人物经历

1934年6月19日,胡英出生于上海,籍贯湖北英山。

1950年,胡英毕业于上海中学。

1950年,胡英就读于交通大学,院系调整后转至华东化工学院机械系。

1953年,胡英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系。同年留校任教,历任物理化学助理教授、讲师、副教授。曾任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化学系主任。

1982年,胡英被聘为教授。

1982年至1984年,胡英前往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化学工程系访问学者。

1986年,胡英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1993年,胡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胡英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胡英在气体溶解度的分子热力学、缔合溶液的热力学、电解质溶液的积分方程理论、高分子溶液和高聚电解质溶液的状态方程、多分散系统的连续热力学、常压和高压流体相平衡实验测定以及流体混合物的计算机分子模拟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胡英从研究径向分布函数模型出发,构建了流体混合物的分子热力学模型,进一步得到气体溶解度的亨利常数模型;在缔合系统的分子热力学研究方面,他建立了一个缔合流体混合物状态方程的普遍化分子热力学框架,可以应用于任意的缔合模型和任意的物理相互作用模型,该普遍化框架可以广泛应用于缔合流体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平衡研究;他还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方法,系统地测定了正构醇的二缔和环状四缔的标准缔合平衡常数,并将所得常数结合上述普遍化状态方程框架,成功应用于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汽液平衡;20世纪70年代末,他通过对温度、压力和液相组成的测定,获得完整汽液平衡数据,发展了一种新的直接法,

展开阅读全文 ∨

先进事迹

他科研报国,创新为先,为党的教育事业和中国的化学化工学科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曾获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劳动模范、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等,被称为中国物理化学的“排头兵”。数十年来,胡英先生坚守本科教育第一线,潜心教学,悉心育人。他提出了“少而精和博而通”的教学思想,创造性地提出物理化学课程的全新框架,主编的《物理化学》一至六版教材、全英文教材及配套系列参考书,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奖。作为一名教育家,他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化学化工领域的领军人物。

社会任职

据2020年3月华东理工大学官网显示,胡英先后兼任《化学学报》《化工学报》《FluidPhaseEquilibria》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咨询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工科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等职务。

人物评价

胡英院士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科学家;他忠于教育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第一线,为中国的化工高等教育和化工学科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评)

胡英教书育人、严格要求青年教师又循循善诱、积极培养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华东理工大学工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