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钟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何国钟
外文名:Guo-Zhong He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省南海县
出生日期:1933年5月5日
毕业院校:北京石油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33年5月5日,何国钟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海狮山沙坳村的一个普通家庭。
1951年,何国钟毕业于广州培正中学,并参加全国首次统一高考,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
1953年,由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何国钟进入北京石油学院石油机械系炼厂机械专业。
1955年,何国钟从北京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1955年)、助理研究员(1960年)、副研究员(1979年)、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1986年)。
1960年—1995年,何国钟担任研究题目组负责人。
1978年—1990年,何国钟担任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82年,何国钟公派赴美深造期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90年—1996年,何国钟担任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
1991年,何国钟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2年—1999年,何国钟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
主要成就
何国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50年代,何国钟从事固体粒子流态化基本性质及石油重残油流态化焦化的实验研究。60年代开展固体和固液火箭推进剂燃烧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对固体推进剂燃速理论有新见解。70年代开展强化学激光研究,在中国国内首先研制出千瓦级连续波燃烧驱动氟化氢(氘)化学激光器。1978年开始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中国第一批分子束实验研究成果。
学术论著
据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官网显示,何国钟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分子反应动力学相关学术论文230余篇,其中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121篇。
Han K L , He G Z . Photochemistry of aryl halides: Photodissociation dynamics[J].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C-Photochemis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0年 | 国际燃烧学会会员 |
1995年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库入选专家 |
1993年—1997年 | 中国科学院化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 |
1995年—1999年 | 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
1996年—1999年 | 辽宁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 |
2000年—2007年 | 大连市学术专著资助出版评审(科学著作奖励、科学论文奖励)委员会副主任 |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激光光谱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
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委员 | |
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 |
河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 | |
香港大学化学系名誉教授 | |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兼职教授及特邀顾问 |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兼职教授 | |
参考资料来源: |
个人生活
何国钟的兄弟姐妹七人中,有五人大学毕业,三人走上了科研道路。他的大哥何国桢是第四届钱宁泥沙科学个人奖的获得者。三弟何国任是国家级突出贡献水电设备专家。兄弟二人先后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大姐何丽仪是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二妹何法仪任职于北京林学院物理系。
人物评价
何国钟在固体推进剂燃速理论、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取得了杰出成果,在中国物理化学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
人物影响
庆祝何国钟院士八十华诞学术报告会
2013年5月5日,由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的“庆祝何国钟院士八十华诞学术报告会”在生物楼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党组书记马思,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张涛出席并致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查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杨朝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杨学明院士、沙国河院士、桑凤亭院士、张玉奎院士等出席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