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维海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方维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定远县
出生日期:1955年12月22日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55年12月22日,方维海出生于安徽省定远县。
1978年2月—1982年1月,就读于阜阳师范学院(现阜阳师范大学)化学系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90年9月—1993年6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师从刘若庄教授,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3年9月—1995年9月,在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1996年5月—1998年8月,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波恩大学理论化学所从事研究工作。
1998年8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年—2018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2013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方维海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方维海和合作者发展了理论方法,将有效单电子旋轨偶合算符和分子中原子近似方法相结合,在从头算MR-CI水平上,研究自旋禁阻的热解和光解反应。在绝热和非绝热反应速率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分子光解离反应机理,尤其在势能面交叉点的优化方法和应用于具体的光化学反应中,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解决了激发态结构和动力学的一系列挑战性问题,多次预测重要光反应机理,并为实验所证实。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网站显示,方维海先后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
承担项目
根据2021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网站显示,方维海先后主持了数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和重点项目,两次受聘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1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网站显示,方维海先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7年5月 | 南京大学兼职院士 |
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 |
北京市化学会常务理事 | |
北京市化学会理事长 | |
中国化学会理事 | |
中国化学会理论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 |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双聘院士 |
人物评价
方维海在世界上为中国的理论化学争得了一席之地,被公认为中国理论化学新生代的领军人物。(北京师范大学评)
方维海长期致力于理论与计算光化学研究工作,其学术造诣得到中国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是光化学反应这一重要前沿理论方向的国际知名学者,在光反应微观动力学领域有突出贡献。(《北京师范大学校报》评)
方维海“大局观念特别强,工作善于抓重点;眼光长远,能够兼顾到各方面”。(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分党委书记卢忠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