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恒
国籍:中国
籍贯:福建蒲城
出生日期:1929年11月21日
毕业院校:北洋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生地:上海
人物经历
1929年11月21日,周恒出生于上海。
1945年,入读于重庆南开中学。
1946年—1950年,就读于北洋大学水利系。
1950年9月,任北洋大学助教。
1952年,调任至天津大学力学教研室。
1955年,任天津大学讲师。
1979年9月,任天津大学教授。
1980年,任天津大学应用力学教研室副主任。
1981年,任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1983年,任天津大学力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1984年,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1986年,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1992年,在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做学术访问。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23年2月,获得2022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
主要成就
周恒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周恒发展了流动稳定性理论,提出了线性化问题非中性情况的非线性理论新方法,推广了常微分方程中的Liapounoff方法,使之能用于连续介质力学。提出了柔性壁边界层流动稳定性的新计算方法,客服了过去理论工作中流固交界-固交界面处不满足全部连续条件的缺点,将流动稳定性理论用于研究湍流边界层中相干结构的形成机理。发现了弱非线性理论的重要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法。建立了壁湍流相干结构的理论模型。
学术论著
据2022年9月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周恒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代表论著有《湍流边界层外区大尺度相干结构的理论模型及与实验的比较》《流动稳定性弱非线性理论中的问题及其改进》《湍流边界层近壁区相干结构起因的研究》《计算激波的高精度数值方法》《二维超音速混合层增强混合的研究》等。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1957年 | 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 | 北京 |
1962年 | 全国第一届一般力学大会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2年5月1日—1986年7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
1986年7月—1990年8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
1990年8月—1994年8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
1993年3月—199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6年6月—1998年6月 |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第八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98年3月—200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8年6月—2000年6月 |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第九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
2000年6月—2002年6月 |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第十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
2000年6月—2004年6月 | 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二届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委员 |
2002年11月—2006年11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
2006年11月—2010年11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
201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周恒出生在上海一个中学数学教员家庭,他的父亲重视子女教育,经常督促周恒和其两个姐姐的学习,并亲自讲解,姐弟三人在中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人物评价
“周恒在中国的流动稳定性与转捩预测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津大学新闻网评)
“周恒在学术上一丝不苟,做人做事也极为认真,平易近人,作风民主,处处为人师表。”(中国力学学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