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赵忠贤简介

赵忠贤简介

淘名人 2024-02-12 13:18 热度:

赵忠贤

赵忠贤,1941年1月30日出生,辽宁新民人,物理学家,中国高温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17年1月9日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赵忠贤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研究氧化物超导体BPB系统及重费米子超导性,在Ba-La-Cu-O系统研究中,注意到杂质的影响,并参与发现了液氮温区超导体。赵忠贤及其合作者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即独立发现液氮温区高温超导体和发现系列5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并创造55K纪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赵忠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新民

出生日期:1941年1月30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2年和2011年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16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陈嘉庚科学奖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41年1月30日,出生于辽宁新民。

195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同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课题组负责人之一。

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赵忠贤被派往英国剑桥大学进修,接触到世界超导研究的最前沿。

1974年2月至1975年9月,在英国剑桥大学等实验室进修。

1976年,从事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研究。

1977年,在《物理》杂志上撰文阐述自己的看法,支持对国际广泛认同的麦克米兰极限提出挑战的那一派观点。

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超导材料实验室副主任。

1984年11月,赴美国依阿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

1986年3月,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温带超导联合研究组负责人之一。

1987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同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7年初,与同事们一起独立发现液氮温区超导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赵忠贤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方向&科技成果奖励

赵忠贤一直从事低温物理与超导电性研究, 特别是从1976年开始从事探索高温超导体的研究。赵忠贤所发表的论文包括第Ⅱ类超导体的磁通钉扎与临界电流问题;非晶态合金的超导电性。1983年开始研究氧化物超导体BPB系统及重费米子超导性,1986年底在 Ba-La-Cu-O 系统研究中,注意到杂质的影响,并于1987年参与发现了液氮温区超导体。1987年2?月他们小组独立地发现了液氮温度超导体,并首先向世界上公布了其化学成份Ba-Y-Cu-O,这个研究成果推动了很多国家的超导研究。

1976年,起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了Chevrel相超导化合物临界温度的经验规律、高速淬火Ag-Ge合金在极低温度下的超导性及其结构与时效过程关系、非晶态Cu-Zr及Ni-Zr合金的超民电性与临界电流。1983年,开始研究氧化物超导体BPB系统及重费米子超导性,19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曾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科技部863计划监督委员会委员、陈嘉庚国际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第八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

人物评价

赵老师始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引领着中国超导研究的方向,他对工作的执著和刻苦也一直影响着年轻一辈,他在67岁时还和年轻人一起在实验室熬通宵。(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兴江评)

他是中国高温超导研究主要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为高温超导研究在中国扎根并跻身国际前列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