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烨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宗烨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市
出生日期:1935年1月29日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女
原籍:浙江省杭州市
人物经历
1935年1月29日,张宗烨出生于北京,原籍浙江杭州。
1949年9月,张宗烨进入贝满女中(现在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学习。
1952年9月,张宗烨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1956年7月,张宗烨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73年改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
1984年以来,六次应西德蒂宾根大学(EberhardKarlsUniversitätTübingen)理论物理研究所的邀请,赴该所进行原子核理论方面的研究。
1999年,张宗烨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数理学部)。
2013年5月,张宗烨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成就
张宗烨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宗烨与合作者提出原子核相干结构及相干对涨落模型理论,解释了16O附近原子核低激发态的主要特性。1976年从理论上预言在超核中存在超对称态,1980年被中国国外实验所验证。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核力的夸克模型理论作了系统研究,从单胶子交换导出了产生正反夸克对的传递势,得到合理的核子-介子顶角函数,为从夸克层次认识核力的介子交换机制提供了一个途径提出误差函数形式的夸克禁闭势,解决了色范德瓦尔斯力的不合理长尾巴问题提出手征SU(3)夸克模型,统一描述了核子-核子散射相移及超子-核子散射截面,并预言了浇是一个深度束缚的双重子态。
学术论著
截至2016年8月,张宗烨一共发表论文90余篇。
张宗烨. 我的二哥张宗燧[J]. 现代物理知识, 2015, 27(2):21-22.
张宗烨. 在于敏先生指导下成长[J]. 现代物理知识, 2015, 27(1):14-15.
Zhang Z
社会任职
1992年3月,张宗烨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物理奖评选委员会委员。
2006年12月,张宗烨担任中国物理学会谢希德物理奖评选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第二届)。
个人生活
张宗烨的父亲为哲学家教育家张东荪,二哥为物理学家张宗燧(1957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人物评价
张宗烨有一种科学家的博学和才智,说话的时候偶尔会微微一笑,很慈祥,也很亲近。(新浪财经评)
张宗烨虽已八十岁高龄,但是身体健康,思维敏捷。交谈中,她勤恳敬业的工作态度,朴实低调的生活作风,积极乐观的心态,紧跟时代步伐的精神,让每个人都受到了感染和鼓舞。(中国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