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张裕恒简介

张裕恒简介

淘名人 2024-02-12 14:46 热度:

张裕恒

张裕恒,1938年2月28日出生于江苏宿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裕恒于1961年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65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1971年至1974年担任长春半导体厂技术员;1974年至1976年担任安徽光机所受控站实习研究员;1976年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导师;1989年至199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结构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中心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裕恒主要从事超导电性、巨磁电阻效应和低维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裕恒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宿迁市

出生日期:1938年2月28日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8年2月28日(农历正月二十九),张裕恒出生于江苏宿迁城富贵街。

1945年,他的父亲在宿迁中学任教。一家人满以为可过上和平的日子,但内战爆发只得举家迁到徐州。淮海战役胜利后,张裕恒回到宿迁,就读宿迁城中小学。

1950年9月至1953年7月,就读于江苏省宿迁中学。

1953年9月至1954年1月,高一就读于江苏省宿迁中学。

1954年初,转到父亲任教的安徽省怀远中学。

1956年9月—1961年,就读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大学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1年—1965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生,并获得硕士学位。

1965年—197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实习研究员。

1971年—1974年,担任长春半导体厂技术员。

1974年—1976年,担任安徽光机所受控站(现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1976年—1978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助教。

1978年—1980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张裕恒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裕恒与他人合作,从实验上证实了高温超导体R-T曲线展宽的物理起源是磁通蠕动效应通过对YBCO/PrBCO多层结构的观测,对高温超导材料的Hall效应出现负值的物理原因提出看法。合作研究了Bi系高温超导材料晶体结构中的非公度调制,通过元素替代实验,提出主要物理原因是Bi2O3层和钙钛矿层晶格失配,并对Bi系材料的相分离现象和元素替代效应等进行了较深入研究通过适当掺杂和物理测量,判定Mn基氧化物中的载流子是晶格极化子而非磁极化子,并提出了这类材料中极化子导电向跳跃导电转化的物理模型通过掺Cr样品物理测量,提出Mn基氧化物中的双交换机制提出用电子自旋共振来观测巨磁电阻材料中相分离的方法。

根据2020年7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网站显示,张裕恒在高温超导研究中,他的判断实验澄清国际上的争论,解决了高温超导在强电应用中的难题;解决了超导相变后负Hall系数长达九年之久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8年

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特别成员(终身)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电子学会超导电子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数理学部,材料学部评委


《低温物理学报》常务副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张裕恒有兄弟姐妹八人,他是家中老大。童年间,张裕恒的父亲带领全家四处漂泊。

人物评价

张裕恒在高温超导、自旋电子学、多孔硅和低维材料等研究中,做出多项世界领先成果。(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评)

张裕恒有着对世界科学前沿不懈求索的执着精神,对高温超导研究的满腔热情,而且为人平和谦逊。(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评)

人物影响

怀远一中裕英奖学金

张裕恒与林聚英夫妇均是怀远一中1956届校友,两人本着激励母校人才辈出、后继有人的目的,从多年的工资积蓄中捐资100万人民币,设立怀远一中裕英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