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张仁和简介

张仁和简介

淘名人 2024-02-12 15:53 热度:

张仁和

张仁和,1936年11月5日出生于重庆,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声场与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58年张仁和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工作;1959年调到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海南建立的南海研究站工作;1978年至198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一室副主任;1980年至199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东海研究站一室主任;1983年晋升为研究员;1990年至2000年担任声场与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之后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0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张仁和长期从事水声物理与应用基础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仁和

外文名:Ren-he Zhang

国籍:中国

出生地:重庆

出生日期:1936年11月5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代表作品:《大科学家讲科学 奇妙的声音世界》

人物经历

1954年9月,张仁和从重庆南开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8年11月,张仁和接到通知,提前从北京大学毕业,调到中国科学院电子所第七研究室,担任研实员(至1959年),在汪德昭教授指导下开展水声学研究。

1959年,张仁和调至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海南建立的南海研究站工作(至1978年)。

1963年,张仁和晋升为助理研究员。

1978年,张仁和调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工作,并担任第一研究室副主任(至1980年)、并晋升为副研究员。

1980年,张仁和调至位于上海的中国科学院东海研究站,担任一室主任(至1995年)。

1983年,张仁和晋升为研究员。

1990年,张仁和回到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担任声场与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至2000年)。

1991年,张仁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2000年,张仁和担任声场与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成就

张仁和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仁和对浅海与深海水声物理规律作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领先发表了简正波衰减与群速的普遍表式,阐明了浅海声速结构与边界条件对声场影响的规律,给出了清晰的简正波物理图像,已成为射线-简正波理论的基本公式最先发现负跃层浅海中信号波形的多途结构,给出了简明的计算公式,能准确地预报波形结构从理论上预言了“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浅海声场的空间相关随距离增大而增强,远距离低频声场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干性”,经海上实验已得到证明,领先获得最大间距达600m、最远距离达130km的空间相干实验结果在大洋远程声传播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并应用于水下探测与定位。

1959年张仁和同几十位“拔青苗”(提前毕业大学生)的年轻人来到南海研究站,从最基本的理论与实验方法学起,开始了中国最早的水声研究工作。1962年完成了30万字的“声波在海洋中传播的理论”讲义,给几十名年轻科技人员进行了一年的讲课与讨论,在讲义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5年—2004年

国际声学委员会(IcA)委员

1997年—2000年

西太平洋地区声学委员会(WESTPA)副主席

1998年—2000年

中国声学学会理事长

2000年

西太平洋地区声学委员会(WESTPA)第一副主席


中国海洋学会理事


中国海洋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客座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张仁和在水声物理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在水声理论与技术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新性的杰出贡献,是中国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水声学科领域的优秀学术带头人。他在水声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对中国声纳设计与使用有重要意义,他还在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