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平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继平
外文名:Jiping Zhang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西曲沃
出生日期:1958年7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籍贯:山东成武
人物经历
1958年7月,张继平出生于山西曲沃的小山村。
1978年—1981年,以乡村小学教师的身份参加首届高考,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就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1年—198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师从当时的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段学复院士,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4年—198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7年—1988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1988年—1989年,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
1989年,应代数学家约翰·格里格·汤普逊(1970年菲尔兹奖获得者)之邀赴美国讲学,先后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国巴黎高师、英国剑桥大学等学府访问工作。
1990年,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
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6年,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996年
主要成就
张继平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继平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应用有限单群分类世纪大定理做出一定成果,第一个给出了亏零P—块的充要条件,解决了Brauer39问题,与人合作解决了Brauer40问题。发展了群的算术理论,进而解决了Huppert猜想和共轭类长猜想等长期未解决的难题,并在数域的Dededkind--Zeta-函数和黎曼流形上的Laplace-Beltrami算子等谱问题研究中得到应用。他还对可解群解决了S3—猜想,证明了新的p—幂零准则,并在融合系和模表示论范畴化等方面做出重要结果。他及其学生在模表示论国际前沿焦点问题—Alperin权猜想归纳条件做出领先成果。
学术交流
2019年2月,张继平与菲尓兹奖得主埃菲·杰曼诺夫在南方科技大学杰曼诺夫数学中心组织了国际代数会议。
科研项目
项目时间 | 项目来源 |
---|---|
1988年—1990年 | 首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 |
1990年—1992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8年 | 《中国研究生丛书》编委 |
1992年—1999年 | 《数学学报》编委 |
1994年—1999年 | 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理)委员 |
1994年—2002年 | 《代数集刊(Algebra Colloquium)》编委 |
1994年 | 国家教育部数学与应用数学开放实验室副主任 |
1995年—2000年 | 全国数学与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 |
1995年 | 《中国科学基金》编委 |
1996年 | 国家教育部数学研究中心组织委员会委员 |
1996年 | 《中国科学》编委 |
1996年 | 《科学通报》编委 |
1999年—2002年 | ICM2002组织委员会委员 |
1999年 | 《数学学报》副主编 |
1999年—2007年 | 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
2000年 | 《北京大学数学教学系列丛书》主编 |
2002年—2006年 | 世界数学家联盟发展与交流委员会委员 |
2002年—2007年 |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
2002年—2008年 | 《代数集刊(Algebra Colloquium)》副主编 |
2019年12 |
人物评价
张继平于1998年至2008年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为学院学科建设和新一代数学拔尖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评)
张继平在有限群表示论研究取得杰出成就,他制定和实施的创新人才计划培养出包括数学黄金一代在内的世界一流人才。(东南大学科研院评)
张继平作为南方科技大学杰曼诺夫数学中心的核心成员,他为中心的建立和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南方科技大学杰曼诺夫数学中心评)
张继平在有限群及模表示论的研究中取得杰出成就,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数学家。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期间,带领学院完成若干项历史性重要“工程”,为建设世界一流数学学科做出重要贡献;胸怀大局,躬耕教学,打造了广为人知的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培育了一批世界领先的青年数学家。(人民网—北京频道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