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昌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应昌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34年5月17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生地:北京
人物经历
1934年5月17日,杨应昌出生于北京市。
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1958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
1977年—1984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磁学教研室主任。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成就
杨应昌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杨应昌研究宏观磁性与微观结构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资源特点,探索有应用价值的新材料。1980年首次合成具有ThMn12型结构富铁的新相并通过中子衍射研究明确了该结构的特点与形成条件。1985年研制成功多元Nd2(Fe、Al、Co)14B型磁体,可同时提高磁体的矫顽力和居里温度。1990年发现在稀土合金中的间隙原子效应,进而从理论上阐明它的起源并发明了Nd-Fe-N系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等。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杨应昌在《物理学报》《中国稀土学报》《金属学报》《IEEE磁学汇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材料快报(SCRIPTA MATERIALIA)》《合金与化合物杂志(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期刊上共发文50余篇,其他部分论著参考如下:
[1]程本培,葛森林.Nd(Fe,Mo)_(12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6年 | 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届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2001年 | 中国物理学会第三届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2002年 | 第十一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大会主席 |
2012年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校友会理事会名誉理事 |
2018年 | 第25届国际稀土永磁与先进磁性材料及其应用大会名誉主席 |
2019年 | 第一届新兴功能材料与器件前沿交叉(国际)论坛顾问委员会委员 |
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届中子散射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 |
个人生活
婚姻家庭
杨应昌的妻子是傅守灿。
人物评价
“杨应昌是中国新型稀土永磁材料开拓者,他的开拓进取的自主创新精神对广大青年学子具有高度的示范引领作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龚旗煌院士评)
“杨应昌院士治学数十载,在物理学领域研究中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果,诲人不倦,为学校和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我们要学习他信念坚定、潜心耕耘、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北京大学党委原书记闵维方和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