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岳良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岳良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宜兴
出生日期:1962年2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2年2月,吴岳良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太华镇太平村。初中在太华桥涯中学就读。
1978年7月,16岁的吴岳良参加高考,同年进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
1982年7月,吴岳良从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师从周光召院士。
1987年10月,吴岳良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毕业,获得理论物理博士学位。
1987年10月,吴岳良前往德国多特蒙德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至1990年8月)。
1990年8月,吴岳良前往德国美茵次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至1993年7月)。
1993年8月,吴岳良前往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至1994年8月)。
1994年8月,吴岳良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至1996年12月)。
1996年8月,吴岳良回到中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同年获得
主要成就
吴岳良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吴岳良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正反粒子-左右宇称反演对称性(CP)破坏、味对称规范理论和中微子物理、量子场论基本问题和正规化/重正化方法、量子色动力学动力学对称破缺和夸克禁闭、手征动力学有效理论和重夸克有效场论、左右对称规范理论和大统一理论、量子场论拓扑性质、引力-规范场对偶理论、宇宙暗物质暗能量模型等。
吴岳良首次论证一组手征代数关系并在量子手征圈图贡献下成立,最先表明K-介子衰变中直接CP破坏和ΔI=1/2同位旋规则可在标准模型框架内同时得到自洽的解释,其理论预言与国际上两个重要实验结果一致。首次完整地建立CP自发破缺的双黑格斯二重态模型,不仅可解释标准模型中CP破坏的起源,同时使得每个夸克和轻子都带有一个物理的CP破坏位相成为新的CP破坏源。与合作者提出重夸克有效场理论的物理基础并给出多个计算高阶修正的动力学方法。
1996年,吴岳良回国后就开始与他以前的导师周光召院士一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3年5月10日 | 常州高新区科技发展顾问 |
2017年10月13日 | 郑州中学名誉校长、首席科学家 |
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 | |
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主任 | |
亚太理论物理中心理事会主席、董事会成员 | |
2020年10月 |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个人生活
吴岳良的父亲年轻时一直在地质队工作,走南闯北见识广,会机械修理,后因响应国家“大下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放弃了在地质队的工作,回到农村为家乡服务。吴岳良小时候,父亲经常会带着几个孩子操作一些机器,甚至鼓捣一些小发明。由于父亲当过会计、文书、机械修理工,等等,全是靠自学,因此告诫吴岳良一定要好好学习。
人物评价
吴岳良主要从事基本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以及宇宙学的研究,研究成果对揭示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中国科学报》评)
吴岳良学成后义无反顾地回国潜心科研,在物质-反物质不对称的起源等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宜兴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