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王玉鹏简介

王玉鹏简介

淘名人 2024-02-13 08:58 热度:

王玉鹏

王玉鹏,男,1965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武城县,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1984年7月,王玉鹏毕业于山东大学光学系;1994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2月至1996年2月,在德国拜劳伊特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1996年至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研究员;1998年1月至1999年5月,在德国奥格斯堡大学物理系担任洪堡学者;1999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凝聚态物理中心课题组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2001年至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实验室主任;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2021年11月18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玉鹏主要从事数学物理和凝聚态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玉鹏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5年3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5年3月,王玉鹏出生于山东省武城县。

1984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光学系。

1994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5年2月至1996年2月,在德国拜劳伊特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

1996年至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研究员。

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8年1月至1999年5月,在德国奥格斯堡大学物理系担任洪堡学者。

1999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凝聚态物理中心课题组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2001年至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实验室主任。

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2007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2021年11月18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王玉鹏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玉鹏创建了非对角贝特设定理论,解决了U(1)对称破缺量子可积系统的精确求解问题;提出了首个精确可解梯子模型,预言和解释了梯子材料的普适实验,被称为“王氏模型”;提出了首个强关联电子系统中的精确可解近藤模型,建立了束缚拉亭格液体普适类理论。

主要研究成果以及代表论文

1、主要研究了低维强关联电子体系中的磁杂质问题并提出"鬼自旋"现象,代表性论文已被引用100余次。

2、提出了拉廷格液体中的边界临界指数理论,为研究准一维导体中的输运性质打下了基础。

3、提出了123相高温超导体的轻稀土掺杂理论并解释和预言了多个实验现象。

4、提出了拉廷格液体理论与费米液体理论的对应关系。

5、提出了SU(4)自旋梯子模型并首次观察到阻挫引起的调制结构;

6、研究了量子点的自旋极化输运性质。

7、提出了带简并超导体系自旋单态P-波配对BCS态,这一理论可以用以解释非传统超导体中的实验佯谬。

8、研究了量子点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19年10月10日

西北大学特聘教授

/

中国物理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专家组组长

/

复旦大学量子调控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

/

第十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微加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科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会代表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王天眷讲坛讲席教授

人物评价

王玉鹏在科技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政治思想、科学道德与学风好,在青年同行中树为榜样,具有“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中国科学院评)

王玉鹏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