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哥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恩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省沈阳市
出生日期:1957年01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学位:理学博士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57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75年至1978年,在辽宁省辽中县乌伯牛公社当知识青年。
1978年至1985年,在辽宁大学物理系就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1985年至1987年,在辽宁大学物理系担任教师,期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交流学习。
1987年至199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研究生。
1990年至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1年至1995年,在法国里尔表面与界面实验室和美国休斯顿大学担任博士后、副研究员。
199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首批“百人计划”学者。
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995年至200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学者。
1999年至200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2004年至2009年,担任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主任。
2006年至2007年,在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
20
主要成就
王恩哥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恩哥利用掺杂来调制纯纳米管的结构和物性,首次制备出管状碳纳米锥和CN聚合纳米钟和BCN单壁纳米管与人合作发现并证实了表面原子运动的一些新规律,完善和发展了原子尺度的薄膜/纳米结构生长动力学与其学生在SiO2表面预言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二维镶嵌冰。
学术论著
截至2013年3月,王恩哥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80余篇,其中在Science, Nature,PNAS,Physics Review Letters,J. Am. Chem. Soc上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大于7000次,h因子45。
学术交流
2001年至2002年任日本东北大学JSPS访问教授;2005年至2009年任德国Fritz-Haber研究所AvH访问教授;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任美国斯坦福大学GCEP访问教授; 2009年10月至12月任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大学KITP访问教授。
科研成果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2年—2005年 |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2018年—2020年 |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UPAP)执行副主席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 | |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 |
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 | |
香港大学物理系荣誉教授 | |
美国材料学会(MRS)组委会委员 | |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选举委员会顾问委员 | |
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量子调控”专项副组长 | |
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智利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加州圣他巴巴拉大学、沙特国王科技大学国际学术顾问 | |
《Materials Science Foundation》《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Theoretical Nanoscience》《物理学报》《化学与物理学报》执行主编、副主编或编委 |
人物评价
王老师(王恩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生活作风,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和对科学的不懈追求,是我生活上和科学研究上的一面镜子。(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张广宇在他的博士论文的感言中评)
他(王恩哥)非常关心青年学者,也非常谦虚、严谨。他最让人佩服的就是在繁杂的管理工作之外还能坚持做出一流的科研成绩。他精力充沛、充满热情,跟他共事会被带动着充满斗志和热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所表面物理实验室教师胡宗海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