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汪景琇简介

汪景琇简介

淘名人 2024-02-13 11:51 热度:

汪景琇

汪景琇,1944年5月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太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深讲席教授。1969年汪景琇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1983年至1984年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访问合作;1987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汪景琇长期从事太阳磁场和太阳活动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汪景琇

国籍:中国

出生地:辽宁省抚顺市

出生日期:1944年5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9年,汪景琇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1981年12月,汪景琇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太阳物理学研究,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1983年5月,汪景琇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访问合作(至1984年10月)。

1987年5月,汪景琇从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1992年7月,汪景琇晋升为研究员。

1993年,汪景琇被聘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1年4月,撤消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成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汪景琇担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2013年,汪景琇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1月,汪景琇担任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主要成就

汪景琇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汪景琇与合作者系统地提出了对太阳向量磁场研究的方法、概念和表征量,定量描述太阳活动区磁能积累过程;发现活动区磁剪切具有总体规则性,对活动区磁螺度最早给出定量估计;由向量磁场观测,发现太阳低层大气中磁重联存在的证据,提出太阳活动中存在两阶段磁重联的思想;通过前所未有的定量测量,提出太阳网络内磁场是区别于黑子和网络磁场的内禀弱磁场分量,会影响到太阳总磁通量。

汪景琇和史忠先利用北京怀柔的观测设备,发现了在太阳的底层大气——光球层附近有磁重联发生,这在当时是全新的观点,他们之后提出了在太阳活动中存在两个阶段磁重联的想法:一个是慢的,一个是快的,之后这一观点得到多数太阳物理学家的认同,从而把太阳的活动机理向前推进了一步。

学术论著

Wang J, Zhao M, Zhou A G. Magnetic Changes in the Course of the X7.1 Solar Fl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6年5月至8月

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2001年—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主编

2001年—2005年

北京大学天文系兼职教授

2005年—2010年

伦敦大学学院空间和气候物理系荣誉教授

人物评价

汪景琇在太阳活动区向量磁场结构和演化、太阳活动机理和太阳小尺度磁场属性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南开新闻网评)

汪景琇在讲学中,表现出谦虚友好的态度、广博精深的学识与生动晓畅的语言。(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