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瑞宝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陶瑞宝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7年3月17日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物理学中的群论》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55年9月,陶瑞宝进入复旦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半导体物理学习。
1960年7月,陶瑞宝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之后继续在该校理论物理专业就读研究生。
1964年3月,陶瑞宝从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并以毕业论文《具有各向异性相互作用的多费米子体系微扰理论和Green’s函数方法》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1964年—1978年)、讲师(1978年—1980年)、副教授(1980年—1984年)。
1984年,陶瑞宝晋升为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1987年,陶瑞宝担任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至1990年)。
2002年,陶瑞宝获得“华中一新世纪讲座教授”席位。
2003年,陶瑞宝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5年,陶瑞宝担任复旦大学量子调控研究中心主任(至2009年)。
主要成就
陶瑞宝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陶瑞宝首创了自旋算子玻色变换的投影算子理论,把变换后对玻色空间的限制表示成玻色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国际上的重视和采用。与他人合作创立了计算周期性多孔和复合媒质中弹性波和电磁波传播的傅立叶方法,计算了微结构对弹性模量、介电常数等的影响建立了能包括液晶分子位置短程关联的广义分子场理论,解释了在“无序相-向列相”液晶理论中的“deGennes迷”。此外,在非周期序列、低维磁性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学术交流
时间 | 交流单位 |
---|---|
1983年09月—1984年10月 | 美国Exxon研究工程公司访问科学家 |
1988年06月—1998年09月 | 日本东京大学物理系访问教授 |
1991年05月—1992年05月 | 美国Exxon研究工程公司访问科学家 |
1994年07月—1995年01月 | 日本东北大学金属研究所访问教授 |
1996年07月—1996年09月 |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访问教授 |
2000年04月—2000年0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5年—1991年 | 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协联成员(Associate Member) |
1987年— | 《International J. Modern Physics B》《Modern Physics Letter B》编委 |
1991年—1996年 | 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长 |
1994年— |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顾问委员会成员 |
1995年—1998年 | 第三届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
1998年—2002年 | 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天文组委员 |
1998年—2003年 | 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高级协联成员(Senior Associate) |
参考资料来源: |
个人生活
2018年,陶瑞宝住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之后康复出院,2019年陶瑞宝在杨浦区政协翟骏副主席、杨浦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院士工作部部长周璐和杨浦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庄楠等一行的陪同下,特地制作“医德高尚,仁心仁术”锦旗,专程送到医院向全体医护人员表示感谢。
人物评价
陶瑞宝在多孔媒质和复杂流体理论研究、低维自旋和磁性系统理论以及分形理论等凝聚态理论等凝聚态理论的不少领域里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同样也取得一些成果。他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并占有一席之地。(复旦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