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生才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史生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1965年1月
毕业院校: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5年1月,史生才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
1981年7月—1985年7月,就读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5年7月—1989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2年7月—1996年4月,就读于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天文系,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2年4月—1997年3月,担任日本国立天文台野边山宇宙电波观测所外籍NRO研究员。
1995年12月—1998年8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高级工程师。
1997年4月—1998年3月,担任日本国立天文台野边山宇宙电波观测所COE研究员。
1998年9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之后还担任中国科学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9年,入选财政部“国外杰出人才引进计划”。
1999年4月—2000年3月,担任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招聘研究员。
200
主要成就
史生才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史生才在太赫兹超导探测器物理机理、芯片技术和系统应用等方面做出多项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他领导研制的太赫兹超导探测器成功应用于中国13.7米毫米波望远镜、国际天文大科学装置阿塔卡玛毫米/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LMA)和SMA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阵等,并在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上实现应用,支撑推动中国太赫兹天文学的发展。
史生才在其研究领域所做出的主要成果包括:
(1)系统研究了太赫兹超导隧道结混频技术中超导隧道结调谐和太赫兹波高效传输两大关键问题,率先提出单馈电并联双超导结集成调谐电路和分布式超导隧道结阵概念,成功研制了0.1至0.9THz的多波段超导隧道结混频器,性能均达国际前沿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国际空间站SMILES大气观测计划、国际天文大科学工程SMA和ALMA计划等。
(2)为突破超导隧道结混频器频率上限,领导其团队开展了高能隙氮化铌超导隧道结混频技术研究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8年 | 中国天文学会第十四届理事、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主任 |
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 |
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
南京林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兼职教授 | |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兼职博士生导师 |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主任 |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实验室主任 |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第十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 |
《天文学报》副主编 |
人物评价
史生才是太赫兹超导探测器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中国太赫兹天文探测技术的主要开创者。(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政府评)
史生才为中国第一台和频率最高的太赫兹超导接收机系统,中国毫米波亚毫米波射电天文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天文学会评)
史生才作为中国太赫兹超导探测器研究领域的领头人和国际太赫兹超导探测器领域的知名专家,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