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颀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欧阳颀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1955年7月19日
毕业院校: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籍贯:安徽天长
人物经历
1955年7月19日,欧阳颀出生于江苏南京。
1977年,在北京平谷县农村插队。
198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化学与分析化学系。同年留校工作。
1986年,入读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
1989年,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毕业,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工作。
1995年—1996年,任法国尼斯非线性中心客座研究员。
1996年—1998年,任日本电器公司(NEC)美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1998年,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2007年,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所所长,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研究院理论生物中心副主任,国家介观物理实验室副主任。
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22年,任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副主任。
主要成就
欧阳颀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欧阳颀在非线性动力学实验研究中首次发现二维图灵斑图,证实了图灵在1952年提出的斑图形成机制;发现了一系列螺旋波失稳现象并对其机理作出理论解释;将非线性科学方法运用于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研究,在对酵母菌细胞周期网络的研究中发现重要的动力学特征;通过对果蝇体节极性网络的研究中发现生物调控网络的功能、动力学性质与拓扑结构之间存在强关联;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设计并实现了触点式生物开关。
学术论著
截至2020年6月,欧阳颀在Science、Nature子刊、PNAS、PRL等中国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SCI独立引用4000多次。编著出版《非线性科学与斑图动力学导论》等著作。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2002年 | 中国物理学会2002年秋季学术会议 | 北京 |
2006年 | 中国物理学会2006年秋季学术会议 | 北京 |
2009年 | 元培交叉学科论坛——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交叉的机遇与挑战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8年—2004年 |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2005年 |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07年—2010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负责人 |
2014年 | 《中国物理快报》副主编 |
2016年 | 第七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16年 | 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
2017年 |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2019年 | 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 |
2021年 | 第六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
2021年 | 2021全国物理科普大会指导委员会委员 |
2021年 |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统计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
2021年—2024年 |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
2021年—2025年 | 《Chinese Physics B》编委 |
2021年—2025年 | 《物理学报》编委 |
2022年—2026年 |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 |
人物评价
“欧阳颀在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研究方面都走在中国乃至世界前列。”(《环球科学》评)
“他(欧阳颀)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被国际同行公认为斑图动力学领域的实验科学带头人之一。”(清华大学校友总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