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吕敏简介

吕敏简介

淘名人 2024-02-13 19:41 热度:

吕敏

吕敏,1931年4月出生于江苏丹阳,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武器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敏于1952年从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9年赴前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1962年回国后被调到国防科委,在新疆国防科委核试验基地工作,先后担任过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处副处长、研究所副所长、基地科技委主任等职务;1987年因为身体原因调回北京,在国防科工委系统工程研究所任研究员;1988年担任抗辐射加固技术专业组组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吕敏长期从事军备控制的科学技术等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吕敏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江苏丹阳

出生日期:1931年4月

职业: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1年4月,吕敏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年幼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他随家庭逃难迁往云南和四川,在大后方渡过了不安定的童年生活。

1943年,进入金陵大学附属中学上学。

1947年,从南京金陵中学毕业,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

1952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宇宙线基本粒子的实验研究。

1957年,考上王淦昌老师的研究生,因王淦昌到前苏联联合所工作,改由张文裕先生指导,后来张文裕和吕敏本人相继去了前苏联联合所工作,研究生的事不了了之。

1959年,受组织派遣,赴前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

1962年,从前苏联回国后被调到国防科委,参加中国核武器试验工作,在新疆国防科委核试验基地工作,先后担任过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处副处长、研究所副所长、基地科技委主任等职务。

1987年,调回北京,在国防科工委系统工程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抗辐射加固技术和军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吕敏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50年代,吕敏在王淦昌、张文裕、萧健先生指导下,利用宇宙线研究奇异粒子和高能核作用,先后两次到云南东北山区海拔3200米的“落雪”高山实验室工作,持续约两年,利用多板云雾室,收集高能核作用和奇异粒子的事例。获得了几万对云雾室照片,带回北京进行判读、分析。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物理学报》等刊物上。这项研究工作是当年中国国内唯一有条件进行的基本粒子实验工作,后来与其他同志的工作一起获得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59年,吕敏到前苏联联合所后,先在高能实验室、中能实验室进行基本粒子的实验工作,以后转到中子实验室从事脉冲反应堆的实验研究,测量脉冲反应堆脉冲功率统计起伏现象并研究了它们与功率的关系。

1961年,中苏关系破裂,前苏联政府突然撤走全部在华专家,中止援助中国发展原子弹的协议。听到使馆传达以后,在前苏联联合所工作的吕敏和其他几位同志一起向国内领导表示愿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吕敏的父亲是知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但他没有继承父亲的文科专业,却选择了物理学科,为之工作了一生。

社会任职

1990年,吕敏当选为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

人物评价

吕敏长期在新疆核试验基地工作,多次参加中国核试验,在核试验的物理诊断领域中长期从事系统的、开创性的工作,为提高中国核试验物理诊断水平,建立较完善的诊断体系作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吕敏所做的这些工作都取得了成功,使中国核试验水平大大提高,能够与美俄的核试验相比,为中国核武器发展做出了贡献。(何梁何利基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