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罗民兴简介

罗民兴简介

淘名人 2024-02-13 19:59 热度:

罗民兴

罗民兴,1963年6月生于浙江湖州,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罗民兴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90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1990年—199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任教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浙江近代物理中心;1997年任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罗民兴主要从事量子场论和基本粒子物理理论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罗民兴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湖州

出生日期:1963年6月

毕业院校:宾夕法尼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3年6月,罗民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原白岘乡)罗岕村。

1968年,入读于罗岕小学。

1974年,入读于白岘中学。

1977年,入读于煤山中学。

1979年—1983年,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3年—1990年,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系,毕业获博士学位。

1990年—199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1年—1993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4年,任教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浙江近代物理中心。

1997年,任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

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

2018年4月,出席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的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院士、将军座谈会。

2018年5月,出席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的弘扬“王淦昌精神”系列活动。

2019年6月,出席浙江大学2019年夏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罗民兴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罗民兴通过分析标准模型与相关实验结果,确定了物理学基本常数弱电混合角和基本粒子顶夸克的质量上限,奠定了精确检验标准模型与探索新物理的基础,同时发现弱强电三种耦合常数在超对称框架下得到统一;证明标准模型中三种重整化方案的等同性,为检验量子规范场论提供了自洽的基础,提出了系统分析高精度实验的理论方法;给出的标准模型二阶重整化群方程,被应用于希格斯粒子性质与真空稳定性研究;提出并证明量子色动力学和超对称规范场论的散射振幅递推关系,将递推关系应用于现实物理理论。

学术论著

据2022年9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罗民兴单篇论文最高引用超过1200次,总引用超过2500次,五篇论文长期被国际粒子物理数据组(PDG)引用,其他论著部分参考如下:

[1]罗民兴,苏奇平.Approximate wφ—Ωφ Relations in Quintessence Models[J].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8年

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理事

2003年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兼职教授

2012年11月

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物理学系分会会长

2017年5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理论物理专款第七届学术领导小组副组长

2018年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

2018年5月

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校友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

2018年6月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九届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

2019年

兰州大学理论物理交流平台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

2020年

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物理科技创新竞赛组委会主任委员

2020年12月

周培源物理奖第十二届评审委员会委员

2021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1年度数理科学部“理论物理专款”项目评审会议专家组成员

2021年3月

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理事

-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客座教授

-

中国科学院凝聚态理论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

《理论物理通讯》副主编

-

中国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罗民兴的父亲曾是村里一名老会计,罗民兴在家中五个兄妹中排行老幺,家中还有2个哥哥,2个姐姐。

婚姻家庭

罗民兴的妻子是叶筱霞,两人育有一子罗睿。

人物评价

“罗民兴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学术成就令人瞩目,这是他多年的刻苦努力、不懈坚持和在学术上的执着追求而分不开的。”(力学专家朱位秋院士评)

“罗民兴是高能物理及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领域内有着大师风采的国际顶尖学者。”(吉林大学物理学院评)

“罗民兴在量子场论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浙江新闻评)

人物影响

院士馆

“罗民兴院士馆”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罗岕村罗岕礼堂二楼,院士馆墙上张贴着罗民兴的简介、少年史、青年史、人物经历及近时的情况等。院士馆的建立,旨在让后辈了解科学和科学家精神,激发科学兴趣,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报国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