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惕碚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惕碚
国籍:中国
出生地:重庆北碚
出生日期:1939年6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籍:湖南攸县
人物经历
1951年,李惕碚从北碚朝阳小学毕业后,离家独自到重庆市里去上中学。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1964年1月—1978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78年12月—1979年9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79年9月—1986年4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0年5月—1982年6月,担任英国杜伦大学(DurhamUniversity)高级访问学者。
1986年4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
2000年3月,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2001年9月—12月,担任日本名古屋大学客座教授。
主要成就
李惕碚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惕碚在中国国内倡议和组织开拓了高能天体物理的实验研究。提出了银河系g射线源的统计模型并获国际共识。建立了寻找超高能天体的计算公式,已成为宇宙线和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分析的一个标准方法。建立了对象重建的直接解调方法和研究快速变化现象的时域谱方法,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
李惕碚参加建设云南高山宇宙射线观测站并进行了多年的宇宙线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倡议并组织开拓了中国高能天体物理的实验研究,主持研制球载大型硬X射线望远镜,首次用准直调制望远镜实现了对硬X射线天体的高精度成像。建立了银河γ射线的统计模型,给出银河宇宙线产生高能γ射线的定量估计,指出欧洲天文卫星COS—B发现的宇宙γ射线点源有一半是不真实的,该模型的正确性被其后的观测证实。在实验数据分析方法方面有重要建树:建立了准确处理稀有事例的置信分布方法;导出了估计对象-背景观测可靠性的公式,已在多学科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创
社会任职
李惕碚兼任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学术委员会常委;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人物评价
李惕碚在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两个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在实验观测、数据分析和理论模型研究三方面都有工作经验和重要成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评)
孩提时代,李惕碚是朝阳小学求知若渴的少年;中年时光,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与星空对话”的科学家,潜心在云南高山站进行了多年的宇宙线研究,在中国国内倡议和组织开拓了高能天体物理的实验研究;将近耄耋之年,他仍孜孜不倦,作为清华大学教授,对学子们薪火相传。学习一生,工作一生,奋斗一生,这就是李惕碚人生的写照。(华龙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