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春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家春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40年7月26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上海
人物经历
1940年7月26日,李家春出生于上海。
1957年—1962年,就读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
1962年—1966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生毕业。
1966年—1988年,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实员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88年—1998年,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基础室、环流室主任,环境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8年—2006年,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学位委员会主任。
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2015年,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5年,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院长。
主要成就
李家春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家春在流动的非线性问题和力学中数学方法领域做出理论成果。提出摄动级数复平面上奇点分布定理;发现风剪切条件下Stokes波B-F不稳定的新现象;用自然环境中的波、涡、湍流揭示环境灾害发生、发展、演化机理;解决极端海洋环境下深海平台工程问题。
学术论著
据2022年9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官网显示,李家春在AAM等中国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著作多部,其代表论著有《环境力学和可持续发展》《数学物理中的渐近方法》《中国力学学科史》《中国风能可持续发展之路》等。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2012年8月 | 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 | |
2013年10月 | 第14届亚洲流体力学会议 | 越南 |
2019年11月 | 中国工程科学高峰论坛 | 北京 |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
2010年1月—2013年12月 | 水动力作用下土体破坏和致灾机理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专题 |
2013年1月—2017年12月 | 极端海洋环境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8年11月—2002年11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
2002年11月—2006年11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
2006年—2014年 | 亚洲流体力学委员会主席 |
2006年11月—2010年11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 |
2007年9月 |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
2008年3月—201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08年5月 | 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理事 |
2008年6月 | 中国科学院学部第四届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委员 |
2009年12月—2020年8月 | 教育部流体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2010年8月 | 北京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中心(BICTAM)科学委员会联合主席 |
2010年11月—2014年11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
2010年12月—2019年12月 | 《力学快报(TAML)》主编 |
2011年11月— |
人物评价
“李家春有着扎实的数理基础、丰富的力学工作经验和宽广的学术视野。”(复旦大学评)
“李家春在流动的非线性问题和力学中数学方法领域颇有造诣。”(《光明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