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邝宇平简介

邝宇平简介

淘名人 2024-02-14 08:30 热度:

邝宇平

邝宇平,1932年11月9日生于北京,籍贯广东台山,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理论物理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高能物理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兼任亚太正负电子直线对撞机物理工作组中国联系人,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高级顾问。邝宇平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院系调整到北京大学物理系;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79年以来曾多次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西欧中心(CERN)、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等21个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邝宇平主要从事粒子理论研究。在重夸克偶素物理、TeV能区物理、有效拉氏量理论等方面做出重要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邝宇平

国籍:中国

民族:汉

籍贯:广东省台山市

出生日期:1932年11月9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北京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51年,邝宇平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52年,院系调整到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5年至1979年,在兰州大学物理系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1979年至1982年,作为访问科学家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作研究。

1982年至1984年,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任副教授、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

1984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至1987年,任理论物理教研室主任。

1990年至1999年,任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邝宇平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邝宇平主要从事粒子理论(粒子物理理论和量子场论方面)的研究,在重夸克偶素物理、TeV能区物理、有效拉氏量理论、动力学对称破缺理论等方面做出重要工作。他在重夸克偶素方面的长期系统工作受到国际同行重视。他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建立强子跃迁的合理模型和系统计算方法。作了大量的预言,被后来的实验证实,又进一步建立了含耦合道效应的强子跃迁理论。该成果被大量引用,也在最高级别国际会议上被介绍。他在这领域的突出成果使他在国际重夸克偶素物理界占有一席之地。

邝宇平与何红建及李小源一起给出对探索电弱破缺机制有重要作用的等价定理的严格证明和正确表述,首次揭示出等价定理成立的本身可以用来遴选灵敏探测过程;与何红建、袁简鹏一起,在此基础上,对TeV能量对撞机上各种探测电弱破缺机制的过程的灵敏度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为未来的实验提供有用的信息;与何红建、袁简鹏及张斌一起首次提出通过弱规范玻色子散射来探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职务

1985年—1989年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高级顾问(Senior Associate)

1995年

第17届国际高能轻子光子相互作用会议组委会委员

1998年

第一届亚太直线对撞机物理、探测器研讨会国际组委会主席

2000年

第三届国际光子对撞机研讨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2000年—2001年

《中国物理快报》(Chinese Physics Letters)副主编

2001年

《中国物理快报》(Chinese Physics Letters)编委

2001年

第四届亚太直线对撞机物理、探测器研讨会国际组委会主席

2004年

第24届国际高能物理会议组委会委员

2007年3月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九届(开放所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高级顾问委员会委员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


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副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邝宇平是中国TeV物理工作组的组织者和领导人。(清华大学评)

邝宇平是清华大学实施“找几个大脑袋”战略引进来的“大脑袋”之一。平时邝老师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打扮得干干净净,很整齐。如果你不跟他交谈,你会感觉他比较“威严”,不苟言笑,可跟他聊起来,你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很和善的人。他是“学术的大牛”,为人处世跟做学问一样,比较严谨,要求高。(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青评)

邝宇平是一个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是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从不崇拜金钱和权力,即使在当选院士以后,仍一如既往地潜心于学术和教学。人们在他身上依然能看到像华罗庚、钱学森等新中国第一代老科学家们不懈探求科学真理的宝贵精神,是晚辈学习的榜样。(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何红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