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和生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胡和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8年6月20日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孤立子理论与应用》、《微分几何学》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配偶:谷超豪
职称:教授
人物经历
1928年6月,胡和生生于上海的一个艺术世家。
1945年,上海清心女中毕业后,胡和生考入交通大学数学系。
1948年,因健康原因转入上海大夏大学数理系学习。
1950年,大学毕业后报考研究生,同时被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录取。由于从小体弱多病,父母担心她不能适应北方气候,又听说浙江大学苏步青先生是几何学大家,于是胡和生就去浙江大学报到。
1951年暑期,在苏步青的推荐下,胡和生成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实习研究员。
1952年8月起,胡和生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随苏步青、陈建功等浙江大学教师一起赴复旦大学工作。
1956年,正式调入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
1980年,晋升为教授。
1981年,成为首批博士生导师。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选出来的数学家院士,只有胡和生一人是女性。
2003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胡和生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胡和生早期研究超曲面的变形理论、常曲率空间的特征等问题,发展和改进了几位著名数学家的工作。在黎曼空间运动群方面,给出确定黎曼空间运动群空隙性的一般方法,解决了意大利数学家福比尼所提出的问题,并把整理在与自己的丈夫谷超豪合著的《齐性空间微分几何》一书中。
胡和生在关于规范场强场能否决定规范势的研究中取得深入成果,在对具质量规范场的解的研究中第一个得到经典场论中不连续的显式事例。在研究规范场团块现象和球对称规范势的决定等问题中,都取得难度大、水平高的重要成果。在线汇理论、户田方程和调和映照的研究中,发展了孤立子的几何理论。
2000年,建立起射影空间的拉普拉斯序列和二维户田方程二者的联系,得出求解方法并证明了复射影空间中拉普拉斯序列为调和序列的充要条件。
科研成果奖励
年份 | 奖项名称 | 备注 |
---|---|---|
1960年 | 上海市科技论文奖一等奖 | ---- |
1978年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1982年 |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 |
社会任职
时间 | 职务 |
---|---|
---- | 上海市数学会理事长 |
---- | 《数学季刊》主编 |
1984年 | 《数学学报》副主编 |
1984年 | 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
1993年— 2002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整体微分几何和物理应用"负责人 |
1988年4月—1993年3月 | 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
1993年3月—1998年3月 | 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
1998年3月—2003年3月 |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
参考资料来源: |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祖父胡炎卿,是位国画家,擅长花鸟走兽,曾是与吴昌硕、王一亭、程瑶生齐名的沪上名家。
父亲胡伯翔,既是画家、摄影家又是实业家,作品曾受艺术大师吴昌硕等赞许。
情感经历
1950年,胡和生成为苏步青的研究生,认识了当时作为苏步青助教的谷超豪。
1952年,胡和生和谷超豪随苏步青来到复旦大学。
1957年,胡和生和谷超豪喜结连理,成了人人称羡的数苑“神仙侠侣”。
人物评价
“我毕生效力的微分几何方向长期以来靠她来主持……她是我的接班人。”(1991年苏步青推荐胡和生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发言中评)
胡和生拼搏、进取的科学精神,她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这些对于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很大的启发。(《中华读书报》评)
胡和生学术造诣很深,得到多项系统、深入、原创性很强的丰硕研究成果,在中国国内外很有影响,对推进中国微分几何事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何梁何利基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