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威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何国威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63年3月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西北工业大学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湖北省沙市
性别:男
学位:博士
人物经历
1983年8月,何国威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应用数学与力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3月,获得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硕士学位。
1991年8月,获得西北工业大学一般力学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前往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工作(至1992年12月)。
1993年1月,博士后出站后留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1993年1月-1999年12月)、研究员(1999年12月-)。
1995年1月,前往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做访问研究(至1997年4月)。
1997年4月,前往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做访问研究(至2000年4月)。
2000年7月,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兰利研究中心ICASE工作。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2017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隶属于数学物理学部。
主要成就
何国威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何国威在湍流的统计理论方面,提出了时空关联的EA模型,揭示了湍流的涡传播和畸变的耦合机制,预测了时空关联的自相似衰减性质并被实验证实。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拉格朗日速度和可压缩湍流的时空关联模型;在计算流体力学方面,提出了大涡模拟的“时空关联方法”,克服了能量平衡法难以预测时空能谱的根本缺陷,并用于湍流噪声谱的数值预测。发展了磨光基函数等方法,显著抑制了动边界流动压力计算的非物理振荡。
2017年何国威在《流体力学年鉴》发表了题为“湍流的时空关联和动态耦合”的综述性论文,本文综述了在欧拉与拉格朗日两种参考系下的各种时空关联模型,包括:均匀各向同性湍流的随机下扫模型(random sweeping model)与局部应变模型(local straining model);剪切湍流的泰勒冻结流动模型(Taylor’s frozen-flow model)与椭圆近似模型(ellip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参考资料 |
---|---|---|
美国物理学会期刊《Physical Review Fluids》编委 | ||
中国力学学会期刊《Acta Mechanica Sinica》副主编 |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执行副主编 | ||
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湍流与稳定性专业组组长 | ||
2015年-2020年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名单委员 |
人物评价
何国威对理解湍流的时空关联和发展大涡模拟的时间精准模型做出了基本贡献,同时在领导中国流体力学研究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美国物理学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