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朱晓东简介

朱晓东简介

淘名人 2024-02-14 12:15 热度:

朱晓东

朱晓东,男,汉族,1932年9月21日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心血管外科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主任医师。1956年,朱晓东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56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6年至1958年,在北京解放军胸科医院工作;1958年至1984年,担任北京阜外医院心胸外科主治医师;1965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获硕士学位;1985年至1994年,担任北京阜外医院心胸外科主任;1992年至1997年,担任北京阜外医院院长、心血管病研究中心所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武汉亚洲心血管病医院院长;2003年,担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朱晓东主要从事心脏外科方面临床和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朱晓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开封市

出生日期:1932年9月21日

毕业院校:中国医学科学院

职业: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2年9月21日,朱晓东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

1950年12月至1956年8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6年8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56年8月至1958年8月,在北京解放军胸科医院工作。

1958年9月至1984年8月,担任北京阜外医院心胸外科主治医师。

1962年8月至1965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74年,前往英国利兹大学留学,师从Dr.MarianIonescu教授。

1985年9月至1994年8月,担任北京阜外医院心胸外科主任。

1992年1月至1997年1月,担任北京阜外医院院长、心血管病研究中心所长。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1998年11月至2001年12月,担任武汉亚洲心血管病医院院长。

2003年1月,担任阜外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

主要成就

朱晓东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80年代,朱晓东主要致力于在中国国内推动心脏瓣膜手术。

20世纪90年代,朱晓东协助中国国内多家医院开展冠心病外科。

朱晓东主要科技成就与贡献包括:

(1)50余年心脏病外科临床实践,全面开展各类心脏与大血管手术并参与建设全国心脏外科技术协作网。

(2)早期从事心导管检查与血流动力学研究。

(3)从事人工心脏瓣膜与心室辅助装置的研究。

学术论著

据2020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网站显示,朱晓东先后主编三部,参编多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0年

《心脏外科解剖学》

朱晓东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年

《心脏外科学》

朱晓东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

《心脏外科基础图解(第二版)》

朱晓东

医学科学院出版社

1996年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学》

朱晓东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年

《心脏外科指南》

朱晓东

世界图书出版社

1980年

《心脏外科基础图解》

朱晓东

人民卫生出版社

科研获奖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职务

2004年、2005年

世界心胸外科医生协会第14、15届国际会议主席

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

Student Travel Schools Member

1998年1月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主编

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1994年1月至2009年1月

中华医学会第21、22、23届理事会理事

1994年1月至2003年1月

ISCTS Active member

1988年1月至1990年1月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urgery Active member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朱晓东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开封一所中学执教,对学生管得很严,对朱晓东看得更紧。朱晓东的父亲主张科学救国,解放后父亲是开封市无党派政协人士。抗战后期家中生活困难,有一次父亲看朱晓东贪玩不用功,就锁上房门拿木板子抽他,父亲自己一面打孩子一面哭,当时的情景使朱晓东永生难忘,朱晓东从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就是刻苦读书,科学救国,规规矩矩做人。

人物评价

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朱晓东院士迎难而上、夙兴夜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中国心脏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终成大家。(《中国医药科学》评)

朱晓东院士是中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在建设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和专业杂志方面也作出了贡献。(《科学与无神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