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峰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朱高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35年5月27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邮电经济与管理》
主要成就: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原籍:浙江省宁波市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5年05月27日,朱高峰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宁波市。
1951年,从上海南洋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51年09月—1952年08月,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1953年09月—1958年06月,就读于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电话电报通信系,毕业并获得工程师学位。
1958年07月—1964年11月,担任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技术员、工程师。
1964年11月—1966年01月,在上海外语学院学习。
1966年02月—1966年12月,担任陕西省宝鸡市四清工作队指导员。
1967年01月—1969年06月,担任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工程师。
1969年07月—1982年04月,担任邮电部第六研究所总工程师,四川眉山邮电505厂室主任。
1969年起,担任中国第一套中同轴1800路载波机的研制总体设计组组长。
1982年04月—1994年09月,担任邮电部副部长。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朱高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参与主持多个通信载波传输系统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国第一套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通信系统是中国载波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该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特别是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同轴电缆4380路载波通信系统,频带宽,技术难度大,有些技术达到中国国外万路载波系统的水平。打破了国际上对中国的通信技术封锁,填补了中国国内空白,该项目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倡议并组织建设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提出网络运行可靠性总体设想,推动了通信网络理论的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组织制定了中国长途网络规划,为“八五”计划期间建设中国22条光缆主干线起了主导作用。
朱高峰担任邮电部副部长期间,分管电信、邮政、外事、财务和计划等工作,在推动中国电信经济和网络学科的发展,在电信的全国自动电话网建设、邮政的中心局体制网络建设、电信维护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5年 | 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
1998年03月—2003年0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02年12月 |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
2012年12月 | 澳门特别行政区科技委员会顾问 |
2012年12月 |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
2019年01月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特聘教授 |
人物评价
朱高峰为中国邮电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他在紧密跟踪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同时,对中国发展制造业,工程教育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国工程院评)
朱高峰在参与中国工程院筹建和担任副院长的8年里,为该院的定位、总体规划、院士制度建立、国际交流、战略咨询等,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严谨细致的工作。(《中国科学报》评)
朱高峰在紧密跟踪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同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通信行业健康发展、制造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和工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宁波经济建设促进协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