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晴棠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袁晴棠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
出生日期:1938年5月12日
毕业院校:天津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石油化工技术进展》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38年05月12日,袁晴棠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
1956年09月—1961年07月,就读于天津大学化工系无机物工学大学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1年09月—1964年05月,就读于天津大学化工系无机物工学研究生班,并肄业。
1966年04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64年05月—1971年08月,在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工作。
1981年09月—1982年09月,在美国Badger工程公司在职学习。
1971年08月—1983年06月,在燕山石化总厂设计院工作,担任室副主任。
1983年06月—1992年11月,在中国石化总公司发展部工作,先后担任副处长、部副主任、主任。
1992年11月—1994年11月,担任中国石化科技发展公司经理。
1994年11月—1998年07月,担任中国石化总公司技术开发中心主任、科技委常委副主任。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07月—2004年03月,担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袁晴棠主持新型裂解炉(CBL炉)技术开发,实现了裂解炉技术的突破,开发成功的系列裂解炉技术已得到大量工业应用并出口中国国外。组织乙烯分离技术与催化剂开发,大力推动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开发和工业应用,;她长期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发展规划、计划和“十条龙”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开发与工业应用以及石化重大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研究与论证。她主持数十家石化企业的技术咨询,为企业提质增效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咨询意见。长期承担并完成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有关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科研成果奖励
人才培养
讲座报告
2013年5月31日,袁晴棠应邀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了题为《应对世界石化产业格局重大变化的对策思考》的报告。
2019年3月20日,袁晴棠参加在北京召开,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炼油事业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信息化部联合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5年04月—2008年05月 | 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 |
1996年05月—2001年06月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8年03月—2003年0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03年03月—2008年0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化工学会常务理事 | |
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 |
人物评价
袁晴棠为中国乙烯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推进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程院评)
您(袁晴棠)是著名的石油化工专家,长期致力于乙烯裂解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您参与了国内第一套30万吨/年大型乙烯生产装置(燕山)的设计和建设,完成了大型乙烯装置复用设计;您主持开发成功CBL型新型裂解炉技术,成功应用于多地石化公司,使自主开发的单台裂解炉能力达到6万吨/年;您组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十条龙”重大科技攻关,为完成“七五”至“十五”的重大科技开发任务,转化、推广科技成果,推进石化工艺技术、设备和催化剂国产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进中国石化工艺的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李晓红书记祝贺袁晴棠院士八十寿辰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