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应洛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汪应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泾县
出生日期:1930年5月21日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0年5月21日,汪应洛出生于安徽省泾县。
1948年9月—1952年7月,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52年9月—1955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企业组织与计划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55年7月—1958年10月,担任交通大学助教。
1958年10月—1978年9月,担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副主任。
1978年9月—1984年3月,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工程系主任。
1978年9月—1984年3月,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1984年1月—1996年12月,担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1984年3月—1988年3月,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主要成就
汪应洛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80年,汪应洛参加了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组织的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首次提出了中国发展战略研究的理论框架,建立了模型体系,在中国国内率先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发展战略的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理论”,建立了系统状态的和谐性诊断模型、系统演变过程中的优化模型等,对系统的特性、机理进行了全新的探讨,并应用于区域、企业发展战略的实际研究。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战略研究方法论和战略决策行为学的研究,参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2000年的中国”和“中国地区协调发展战略与政策综合研究”承担了“城区供配电设计管理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及信息处理”和“陕西省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1982年,汪应洛开始受国家科委、水利部、能源部的委托,作为专家组成员,承担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形成了大型工程决策的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 职务 |
---|---|
1985年—2002年 | 国务院学位委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审组召集人 |
1986年10月—1997年7月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科评审组组长 |
1982年—1991年 | 长江三峡工程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专家组专家 |
1984年7月—1998年9月 |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
1992年—2001年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
1985年—1990年 | 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
1988年 | 《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编委 |
1994年 | 《Computer & IE Journal》国际编委 |
1995年—1997年 |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编委会副主任 |
1996年 | International IE Society常务理事 |
1997年 | 《工业工程》杂志编委会主任委员 |
2003年1月 | 《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编委 |
人物评价
汪应洛出生于江东名邑,成长于乱世烽火,求学于渝沪冰城,立志于共产理想,扎根于西北沃土,报国于碧血丹心,仰之一生,他一路坎坷却愈久弥坚,博学笃行更虚怀若谷,致力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等研究和教育,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开展了大量系统的、开创性的工作,为中国管理工程、系统工程和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及相互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管理工程教育与研究的开拓者,是成就卓越的管理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他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淡泊名利的崇高品德,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评)
汪应洛富有献身和开拓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治学,学风正派,淡泊名利,善于团结同志,注重培养人才,从教70年来,艰苦创业,不断探索,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与实践之先河;呕心沥血,培育英才,桃李芬芳,誉满天下。他对管理科学事业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中国管理人才培养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改革开放4
人物影响
设立基金
2020年5月,汪应洛院士捐赠20万元设立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贫困学生帮扶基金”,以鼓励管理学科有创新精神、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