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人怀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人怀
外文名:Renhuai Liu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省成都市
出生日期:1940年7月20日
毕业院校:兰州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代表作品:《板壳力学》、《夹层壳非线性理论》、《教育与科技管理研究》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200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
人物经历
1940年7月20日,刘人怀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西街。
1952年9月—1955年7月,就读于新繁县第一初级中学。
1955年9月—1958年7月,就读于温江县中学。
1958年9月—1960年7月,就读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
1960年9月—1963年7月,就读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首届固体力学班),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3年8月—1978年3月,担任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教研室助教。
1978年3月—1986年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飞行器结构力学教研室任教,先后担任室副主任、系副主任、校学报副主编、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1978年11月,晋升为讲师。
1980年10月,晋升为副教授。
1981年3月—1983年4月,作为首批由德国选拔的8名中国学者之一,作为联邦德国洪堡基金会学者留学德国。
1981年3月—8月,在位于德国哥廷根市的歌德学院(Goethe-Ins
主要成就
刘人怀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人怀与叶开源共同创立求解非线性微分方程的修正迭代法,系统创造性地研究波纹板壳、夹层板壳、复合材料板壳、网格扁壳、单层板壳、双金属扁壳六类的非线性弯曲、稳定和振动问题;创造性提出精密仪器仪表心脏枣弹性元件(波纹膜片、跳跃膜片和波纹管)设计公式,被工程应用,改变了依赖经验和外国公式设计产品的历史;系统提出夹层和复合材料飞行器结构元件设计公式;提出厚板壳弯曲理论用于高压换热器、高压超高压容器试制节约费用数千万元。提出大型储油罐新型网格顶盖、大型减压塔、铁路高桥墩和新型钻头的设计依据,受到工程重要应用。此外,还在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方面开展了研究。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10月,刘人怀先后出版学术著作15本,主编著作9本,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1990.10 | 《板壳力学》 | 刘人怀编著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1990.12 | 《工业企业管理岗位要素设计》 | 刘人怀,斯晓夫编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1年—2006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
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 | |
教育部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 |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 | |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标准化科学家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
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副主任 | |
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学部常委 | |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咨询活动中心主任 |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 | |
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和仪表元件学会理事长 | |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 |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理事 | |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 |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 | |
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 |
广东省人民政府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 | |
广东省高校设置委员会副主任 | |
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 |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 |
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名誉院长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 | |
同济大学兼职教授 |
人物评价
刘人怀是中国板壳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拓者之一,是中国管理科学理论与应用方面的专家,在力学、管理学领域有卓著成就。(中国工程院评)
刘人怀是兰州大学培养出的第一位院士,他在兰州大学力学专业学习与工作期间,对兰州大学力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他从教的五十年内为推动中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时任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周又和教授在刘人怀院士从教50周年庆典活动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