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蓉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郭桂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成都市
出生日期:1937年10月25日
毕业院校: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籍贯:山西省清徐县
人物经历
1937年10月25日,郭桂蓉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山西省清徐县人。
1954年6月至1958年4月,在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工程系学习。
1959年,本科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雷达工程系(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960年6月,受中国选派,进入苏联莫斯科筎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
1965年3月,毕业于苏联莫斯科茹可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1965年3月至1971年4月,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无线电制导教研室工作。
1971年4月至1978年9月,在长沙工学院电子技术系工作。
1978年9月至1983年3月,先后担任国防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系导弹无线电控制教研室主任、航天无线电测控与数字信息传输教研室副主任。
1983年3月至1986年12月,担任国防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系航天无线电测控与数字信息传输教研室、电子工程教研室教授。
1986年12月至199
主要成就
郭桂蓉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郭桂蓉主持并设计研制成功舰船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空中目标电磁特征提取与识别系统、宽带雷达目标自动识别系统、舰船、装甲、飞机等目标自动识别综合系统、雷达抗干扰系统、雷达干扰自动识别系统。首次提出了目标特征三态划分和多种变换域特征提取的新概念、新方法,提出了空中目标全极化域结构特征描述和极化状态识别的独创性方法,提出了可实现对地面目标全姿态角高准确度自动识别的多散射中心分布式扩展目标的距离像识别新方法、新途径。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自动识别系统柔性技术,建立了动态目标模式识别理论框架。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2月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智能信息处理产业化分会网站显示,郭桂蓉著有《最佳离散信号》《模糊模式识别》《信息处理中的模糊技术》等;撰有《模糊模式识别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基于极化频率稳定度的目标识别》等论文70余篇。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2年2月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智能信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93年3月—1998年3月 |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代表 |
2001年6月-2011年5月 | 第六届和第七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委 |
2003年3月—2008年3月 |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代表 |
2004年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名誉教授 |
2007年—2012年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2011年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 |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委员会委员 | |
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求是”杰出青年工程奖军队评审委员会主任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和第五届“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 | |
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副主任 | |
中国电子学会会长 | |
中国宇航学会理事 |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
人物评价
郭桂蓉是中国著名的通信与电子技术专家,心系国家发展,积极为中国通信与电子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十分关心和支持中国工程院的工作,为中国工程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甘于奉献的高尚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周济院长祝贺郭桂蓉院士八十寿辰贺信)
他(郭桂蓉)是一位教师,从助教做到了教授;他是一位管理者,从教研室副主任干到了国防科技大学校长;他是一位学者,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当上了工程院院士;他还是一位军人,从军校学生成长为肩扛金星的中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评)
郭桂蓉是中国雷达系统、雷达目标识别、精确制导武器自动目标识别领域的著名学者和专家,国家级研究基地自动目标识别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创建人。在雷达抗干扰、雷达目标识别、精确制导武器自动目标领域取得重大创造性成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智能信息处理产业化分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