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杜祥琬简介

杜祥琬简介

淘名人 2024-02-15 17:50 热度:

杜祥琬

杜祥琬,1938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原籍开封,中国工程院院士,俄联邦工程院外籍院士,应用核物理、强激光技术和能源战略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杜祥琬曾主持关于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曾任“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带领专家组制定强激光发展战略和计划,并在有关物理规律和关键技术研究中获重要成果;提出并成功主持综合实验研究并解决多项工程技术问题,使我国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其科技成果曾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特等奖。他还主持并参与了关于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咨询研究工作,担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杜祥琬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8年4月29日

毕业院校: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

职业:教师

出生地:河南南阳市镇平县

代表作品:《核军备控制的科学技术基础》 《核试验诊断理论》

职务: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职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人物经历

杜祥琬,1938年4月29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少时,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读书的父亲杜孟模对其影响较大,家中常有进步小说供杜祥琬阅读。

1953年,杜祥琬就读开封高中时,恰逢父亲北大毕业后在此任教。杜祥琬从一本前苏联杂志《知识就是力量》中受到启迪,同时由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发展为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

1956年5月,杜祥琬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于开封高中毕业,并被选为留苏预备生。由于中苏关系发生变化,杜祥琬在学习了一年俄语后进入父亲的母校北京大学,在数学力学系学习。

1959年,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的积极推动下,30名优秀中国学生到前苏联留学,杜祥琬进入原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学习原子能,组织上为他选择了理论核物理专业。毕业之际,适逢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

1964年,杜祥琬从苏联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毕业回国,被分配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部,参与核武器的研究。在这里,杜祥琬受到王淦昌、朱光亚、彭桓武、邓稼先、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核试验

杜祥琬主持了中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系统性、创新性研究。

他解决了大量中子学物理问题,提出了并研究了多种测试项目,提高了中子计算精度。由他组织的对核武器中子物理学精确化的研究,得到了数套高精确度的新参数。对中子学计算精度的规律性研究与改进,实现了中子学理论计算精确化。其研究成果满足了试验所需的多种信息及其精度要求,形成了基本完整而实用的系统核试验诊断理论,使中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在与试验结合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为新一代核武器的设计与试验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使我国这一创新高科技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强激光

杜祥琬承担了中国863计划的激光研究项目。

他提出了综合实验研究,解决了多项单元技术衔接与总体集成的工程技术问题,主持研究和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目标、重点与技术途径等发展战略与实施方案。他将“863”激光技术主题调整到符合国家实际需要和科技发展的轨道上来,开创了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杜祥琬是中国核武器中子学与核试验诊断理论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是强激光领域的带头人。(《海陆空天惯性世界》评)

他长期从事核武器理论设计与核试验诊断理论研究工作,作为学术带头人,他主持的863计划的激光研究项目,独立自主地开拓出一条我国发展新型强激光技术的技术途径正确、关键技术扎实、可跨世纪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解决了大量中子学物理问题,提出了并研究了多种测试项目,提高了中子计算数度,发展了基本完整而实用的系统核试验诊断理论,使中国的氧碘化学激光等新型强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评)

杜祥琬曾主持我国核试验诊断理论和核武器中子学的精确化研究,为我国核试验的成功和核武器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任国家863计划激光专家组首席科学家,是我国新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推动我国新型高能激光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工程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