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民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程天民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省宜兴市
出生日期:1927年12月27日
毕业院校:第六军医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核武器损伤及其防护》《防原医学》
主要成就:1996年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27年12月27日,生于中国江苏省宜兴市周铁镇。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家乡沦陷,他立下“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誓言。
1942年,程天民考取因苏州沦陷而迁至宜兴的江苏省立苏州中学。日军前来“扫荡”,学校被迫流亡搬迁,三年高中,三易其址。战火中求学的程天民再立“要爱国、要坚强”的壮志。
1945年7月,程天民高中毕业,与同学结伴徒步穿越敌伪封锁线从宜兴到达安徽屯溪(现黄山市)报考大学,被国立中正医学院、英士大学、江苏学院三所大学录取。程天民选择了国立中正医学院,走上了学医报国的道路。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程天民积极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旧中国内战末期,国民党军节节败溃,为保护学校财产,中正医学院学生自治会成立了“非常时期理事代表联合会”,程天民被大家一致推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和老师一起组织领导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护校运动。
1949年5月南昌解放后,程天民伴随中正医学院由南昌市军管会文教部接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程天民主持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和同事们进行的“微核形成机理及其用于非整倍体检测的研究科技成果”,有14篇论文大多数发表于国内外核心刊物上,举办全国性微核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学习班1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1997)。该研究成果作为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分子毒理研究室有关微核系列研究内容之一,于1998年与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有关核系列研究内容联合申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1998)。
此项科技成果完成人为:程天民、曹佳、胡斌、杨明杰、刘胜学、杨录军。成果公布日期为2000年1月1日。项目针对微核形成机理中的许多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
在国内使用着丝粒和端粒DNA探针多彩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抗着丝粒抗体染色,研究了昆明山海棠、丙烯酰胺、氢醌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4种可疑非整倍体毒剂诱发的微核的染色体组成情况,在使用该方法对流式仪分选微核的检测中,发
人物评价
中国国内各电视台、报刊和网站相继从不同角度,用显著标题撰文报道了程天民的事迹,并给以高度的评价:
程天民与“国宝”及其“世界”(搜狐新闻-央视国际东方时空)
“程天民撰写的《核实验技术资料汇编》曾被周总理称之为国宝。他主编的创伤战伤病理学,核武器损伤及其防护等六部专著,均为我国防原医学领域的第一参考书”。
他发现并命名的“骨髓巨核细胞被噬现象”,其研究成果被公认为居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在医学界引起很大反响,英国权威《烧伤》杂志将这一成果推向世界。
程天民,中国的核盾将军(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网)
程天民和他的同事们积累了大量的核武器损伤病理学实践经验,他们在核试验场积累的防原资料和研究成果也已经成为中国防原医学研究的重要财富。而了解这些故事之后,人们自然而习惯地开始称呼程天民为“核盾将军”。
程天民,中国防原医学的拓路者(人民网)
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染霜,中国工程院院士程天民教授长期承担国家和军队多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