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孙俊人简介

孙俊人简介

淘名人 2024-02-16 17:15 热度:

孙俊人

孙俊人(1915年11月15日—2001年6月19日),江苏省松江县人,少将军衔,电子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机械工业部原副部长。孙俊人于1938年从交通大学毕业,同年6月赴延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央军委三局下属的延安通信学校任教员;1940年转至中央军委三局通信材料厂,任副厂长、厂长;1945年改任三局技术研究室主任;1949年进入北京参加接管工作,被任命为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兼技术处处长;1950年奉调到张家口任军委通信工程学校第一部主任;1952年升任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1956年奉调回北京任总参通信部科技处处长;1960年晋升为总参通信兵部副主任兼科技部部长,随之又受托担负筹建第十研究院的任务,并兼任院长。1962年改任第十研究院副院长;1965年被任命为四机部副部长兼十院院长;1977年回到四机部担任副部长;1982年离休;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6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孙俊人长期从事电子科研和教育事业,创办中国第一个雷达工程系,制定通信、雷达专业的训练计划、教学大纲。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俊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5年11月15日

逝世日期:2001年6月19日

毕业院校:交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15年11月15日,孙俊人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现上海市松江区)。

1934年,从上海大同大学附中毕业,考入交通大学,入电机系攻读电信专业。

1934年09月至1938年07月,就读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38年07月至1940年02月,在延安陕北公学高级班学习,后任军委通信学校教员,并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02月至1945年02月,担任延安军委三局通信材料厂副厂长、厂长。

1945年02月至1949年02月,担任延安军委三局技术研究室主任。

1949年02月至1950年02月,担任邮电部电信总局副局长。

1950年02月至1952年02月,担任军委通信工程学校(1952年5月改制为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第一部主任。

1952年02月至1960年02月,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院长。

1956年7月,从张家口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副院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孙俊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38年去延安,参加组建通信工厂,克服困难,研制生产军事通信设备,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通信保障。通信兵成立时,担任科学技术部部长,为军队建立了包括通信、雷达、导航、电子对抗在内的装备研究体系,其指导思想及所制定的规划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1961 年负责组建第十研究院,并任院长,建立了为开发军事电子信息科研的完整体系。

学术论著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01.01

《新编电子电路大全 合订本》

孙俊人主编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01

《新编电子电路大全 第6卷 特殊应用电路》

孙俊人主编;臧广才卷主编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01

《新编电子电路大全 第5卷 通信电路》

孙俊人主编;王春安卷主编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01

《新编电子电路大全 第4卷 测量与传感电路》

孙俊人主编;姜德谭卷主编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01

《新编电子电路大全 第3卷 通用数字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64年

中国电子学会第一届、第二届副理事长,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理事长

1980年—1988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1980年—1991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第一届国家科学发明评审委员会委员兼电子评选小组组长


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科技委员会主任


中国老教授协会特聘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名誉教授


国防大学、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兼职教授


《大百科全书(电子学与计算机卷)》编委会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1973年至1975年,孙俊人因患心脏病而不得不休息。病情好转后又深入基层开展工作。

人物评价

孙俊人于战争期间,在缺少元器件、材料等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组织领导技术人员和全厂职工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完成了部队所需的通信电台和元部件的制造与维修任务,为保证八路军通信工作做出了贡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评)

孙俊人于和平年代,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策划,在6年左右的时间内,成功地扩建和新建了30个预研与开发并举的大型研究所,为中国军事科研事业的开展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