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林华宝简介

林华宝简介

淘名人 2024-02-16 19:25 热度:

林华宝

林华宝(1931年5月29日—2003年8月17日),男,汉族,出生于上海,祖籍福建莆田,中国共产党党员,空间返回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机电设计院工程组长、研究室副主任、技术员。1949年9月—1950年8月,林华宝在重庆大学土木系学习;1950年9月—1952年2月,在清华大学土木系学习;1952年2月—8月,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进修;1952年9月—1956年7月,在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工业和民用建筑结构专业学习,毕业获得博士学位;1958年11月—1966年8月,任上海机电设计院工程组长、研究室副主任,技术员;1966年9月—1988年3月,任七机部八院(现508所)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1988年4月,任五院科技委常委、返回式卫星总设计师、博士生导师;1996年7月,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2001年6月,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五院科技委顾问、返回式卫星系列首席专家、返回式卫星工程总师;2003年8月17日16时,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林华宝一直工作在中国空间技术战线的第一线。

基本资料

中文名:林华宝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1年05月29日

逝世日期:2003年8月17日

毕业院校:原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籍贯:福建省莆田市

人物生平

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29日,林华宝出生于上海,祖籍福建莆田。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在汉口博学中学学习。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949年,在重庆南开中学学习。

1949年9月—1950年8月,在重庆大学土木系学习。

1950年9月—1952年2月,在清华大学土木系学习。

1952年2月—8月,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进修。

1952年9月—1956年7月,在苏联列宁格勒建筑工程学院土木系工业和民用建筑结构专业学习,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56年8月—1958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58年11月—1966年8月,任上海机电设计院工程组长、研究室副主任,技术员。

1966年9月—1988年3月,任七机部八院(现508所)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

198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4月,任五院科技委常委、返回式卫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林华宝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林华宝先后作为返回技术研究室和研究所的负责人,领导和组织了中国第一代返回式卫星的回收分系统的研制。在他的组织领导下,制定了卫星着陆段技术方案和工作程序,对回收分系统进行了充分的地面试验,最后研制了可靠性很高的回收分系统。林华宝在抓好卫星总体设计的同时,与卫星有关分系统设计师一起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通过技术上不断进取和深入实际,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技术难题,使新一代返回式卫星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取得了首航并连续发射和回收成功了三颗卫星,并且取得重要应用成果,达到了世界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

学术论著

据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林华宝发表著(译)作、各种技术文章50余篇(册)。

时间

名称

著者

出版社

2002年

《返回式卫星》

林华宝

清华大学出版社

[1] 朱仁璋, 雷达, 林华宝. 绳系卫星系统复杂模型研究[J]. 宇航学报, 1999, 20(3):6.

[2] 王希季,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林华宝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兼职教授。

个人生活

婚姻家庭

林华宝有两个女儿,一个曾经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书,一个曾经在南京林业大学工作。

人物评价

林华宝的心,就像他设计的返回式卫星一样执着地观照故土;他的情怀,就象浩瀚的太空一样美丽而宽广。(《湄洲日报》(海外版)评)

林华宝是中国卫星回收技术领域和返回式卫星的技术带头人之一。林华宝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航天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典范。他克己奉公、严谨细致、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中国工程院评)

林华宝学风正派、严谨。(福建省科技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