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徐端夫简介

徐端夫简介

淘名人 2024-02-16 22:26 热度:

徐端夫

徐端夫(1934年4月10日—2006年4月5日),浙江省杭州市人,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端夫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同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实习员;1962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78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86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徐端夫主要从事高分子凝聚态结构和高分子材料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端夫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

出生日期:1934年4月10日

逝世日期:2006年4月5日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34年4月10日,徐端夫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52年,毕业于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学。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同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实习员。

1962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78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6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1月,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担任独立董事。

2006年4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主要成就

徐端夫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徐端夫一直致力于揭示聚丙烯难于纺丝的科学本质和研究聚丙烯纤维(丙纶)纺丝新方法,提出了调节聚丙烯树脂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合金化等一系列有科学依据的新方法,顺利解决了丙纶在常规纺丝和高速纺丝中的技术难题,开发出聚丙烯降温母粒、丙纶专用树脂和高速纺、细旦丝专用树脂等一系列聚丙烯树脂新产品,并开发出系列纺丝工艺技术。这些原创性、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丙纶制造技术”都源于对聚丙烯纺丝过程的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因而使中国在开发聚丙烯纤维新品种方面处于国际前列。

20世纪90年代,徐端夫逐渐由化纤新技术和功能性纺织品研究拓展到农用高分子新材料和高分子复合材料,并把这些新材料用于盐碱地治理和荒漠化防治,用于恢复草原生态和沙尘暴防治等与生态科学交叉的基础性和示范性研究。为了促进稀土资源的开发,徐端夫参与稀土化学和含稀土高分子新材料的研究。考虑到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任职职务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3年3月—2008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4年

杭州师范学院共享院士


杭州师范学院有机硅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徐端夫院士是中国高分子物理与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的著名专家。(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评)

徐端夫毕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在学术上,他勤奋好学、锲而不舍、不断创新、成就斐然;他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中国当代卓越的高分子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