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林鹏简介

林鹏简介

淘名人 2024-02-16 23:36 热度:

林鹏

林鹏(1931年12月18日—2007年5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原籍福建省龙岩县,植物生态学、红树林湿地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鹏于1955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助教;1961年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讲师;1981年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副教授;1982年担任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84年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副主任;1989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92年担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研究所所长;1998年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5月12日逝世,享年76岁。林鹏长期从事河口海岸红树林和陆地植被生态学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林鹏

外文名:Lin Pe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晋江市

出生日期:1931年12月18日

逝世日期:2007年05月12日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中国红树林生态系》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原籍:福建省龙岩县

人物生平

1931年12月18日,林鹏出生于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原籍福建省龙岩县。由于家里兄弟姊妹多,生活困难,17岁时曾辍学当学徒工。在亲友资助下,才得以念完高中。

1951年9月,考入厦门大学植物学专业。

1955年9月,从厦门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留校工作,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助教。

1961年11月,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讲师。

1981年4月,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副教授。

1982年11月,担任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1984年4月,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副主任。

1987年,带队开展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

1989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

1992年2月,担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研究所所长。

1998年1月,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教授。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5月12日20时45分,因公车祸,经全力组织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6岁。

主要成就

林鹏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根据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林鹏率先对中国六省区(包括台湾)红树林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通过多年的定位研究,首次提出红树林的三高特性(高生产率、高归还率、高分解率)新观点,为河口海岸湿地水产养殖、选择鱼虾亲本苗和饵料基地奠定基础,为红树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首次成功跨5个纬度引种红树林优良种类,建立以树种、潮位、潮流、盐度、土壤等为宜林地选择技术指标,创造性地提出以拐点温度作为红树种类抗寒性的指标,对红树林北移造林选种和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林鹏的专著《中国红树林生态系》填补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学科的空白,为中国红树林的研究和生态恢复工程起到奠基作用。专著《中国红树林环境生态与经济利用》,系统地总结红树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护与利用红树林起科学指导作用。参与编撰《中国植被》专著,主编《福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3年

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学组执委会第一届主席

1995年1月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委会委员


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学会(ISME)理事会理事


国家教委高校理科环境科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态学会顾问


福建省生态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植物生态学报》编委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林鹏是中国红树林生物量、生产力、物流能流等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评)

林鹏被誉为中国当代红树林湿地研究的学术带头人。而更多的人称他为“中国红树林之父”。(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评)

林鹏恩师,生于鹏江,百折不挠,远大抱负。半个世纪,执教厦大,工程院士,卓有建树。和溪乐土,原始森林,倾注一生,终得保护。(林鹏的学生李振基为林鹏撰写的墓志铭)

林鹏为祖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献出了全部智慧和力量。他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胸怀坦荡、平易近人的高尚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