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自强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梅自强
外文名:Mei Ziqiang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常州市
出生日期:1929年04月26日
逝世日期:2010年08月19日
毕业院校:莫斯科纺织学院、南通大学
职业: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现代纺织大词典》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29年4月26日,梅自强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父亲梅国芳在本地一个中学当体育主任,全力支持子女读书。
1947年9月,进入南通学院纺织工程系学习,在上海解放前夕参加了南通学院的地下党外围组织“通院团契”。1949年11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积极参加学生会工作。
1951年6月,从南通学院毕业后,担任“1951年华东区大专院校毕业生赴东北工作总队”副总队长,率队奔赴东北,在东北纺织管理局工作,担任生产处技术员。
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送到北京俄文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
1953年6月,进入天津大学纺织系进修(-1954年4月)。
1954年9月,前往前苏联莫斯科纺织学院攻读研究生,师从前苏联纺织专家亚历山大·巴甫洛维奇·拉科夫教授。
1958年6月,完成研究生论文《高产量梳棉机刺辊部分气流对落棉的影响》,获得了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7月回到中国,进入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工作
主要成就
梅自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50-60年代,梅自强和有关单位合作,研制成功四种新型梳棉机。其中A186型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是国产梳棉机的主要机型之一。60-70年代为推广应用国产第二代棉纺新设备做了大量工作,开展了棉纺生产上水平活动,使占当时全国生产能力三分之一的大批棉纺厂提高了生产水平。80年代牵头组织研制成功条干均匀度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0年代初参与引进技术国产化"重中之重"专项的调研评估论证,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对加快纺织装备现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高产梳棉机
1954-1958年,梅自强在苏联拉科夫教授指导下研究高速梳理,重点研究了刺辊梳理棉层时纤维和杂质的分离过程和机理,提出了改善刺辊除杂作用、控制刺辊落棉的建议,研究了高速梳理时梳棉机主要部件间气流对纤维分梳转移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和控制纤维转移的建议。梅自强的研究结果在苏联和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编写出版了《苏联高产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备注 |
---|---|---|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顾问 |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名誉副理事长 | ||
武汉纺织大学的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名誉教授 | ||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纺织卷》编委会主任 | ||
《纺织词海》编委会主任 |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纺织科学学科主编 | ||
中国现代纺织科学与工程全书编委会主任 | ||
1988年5月- |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 |
1992年- | 陈维稷优秀论文奖评委会主任 | |
1997年- | 桑麻纺织科技奖评审 | |
1993年3月-199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
1998年3月-200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第九届政协优秀提案 |
人物评价
梅自强长期从事高产梳棉机研究工作,是中国高产梳棉理论和实践的开拓者。他组织领导和参与了多项棉纺织科研项目和棉纺织生产、管理活动,为提高棉纺织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梅自强积极组织和参与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推动了中国纺织工业的科技进步,为中国纺织科技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