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山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董海山
别名:海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滦州市
出生日期:1932年10月18日
逝世日期:2011年2月3日
毕业院校:列宁格勒苏维埃化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高能炸药及相关物性能》、《含能材料热谱集》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32年10月18日,董海山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县。
1951年—1956年,就读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炸药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57年—1961年,就读于苏联列宁格勒苏维埃化工学院炸药合成专业,毕业并获得副博士学位。
1961年9月—1962年4月,回国后被分配到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工作。
1962年4月—1966年3月,在西安三所参加全国高能炸药协作攻关。
1966年3月—1975年5月,在青海国营221厂工作。
1975年5月—2003年,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室副主任、副所长、科技委主任。
1992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3年—2011年,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研究员。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11年2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79岁。
主要成就
董海山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董海山阐明了以硝仿为酸组份的曼尼希反应机理,发现了三硝基乙基—N—亚硝基化反应,合成了近20种文献未报道的新化合物,研究了炸药的能量判据以及炸药的热安定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董海山在单质炸药合成、混合炸药及应用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研究成果在中国核武器中得到应用,填补了中国国内高能炸药合成与应用空白,对中国含能材料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18年1月《中国科学报》显示,董海山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委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0多项。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78年 | 改性1105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1985年 | 国家技术发明奖四等奖 | |
2002年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人物评价
董海山是中国高能炸药领域重要专家和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评)
董海山几十年来,兢兢业业,为发展中国的高能炸药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成为中国含能材料领域的学术技术领军人物。工作中他胸怀坦荡,与同事们团结合作,忠心耿耿于祖国的核武器事业,并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朱祖良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