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刘兴洲简介

刘兴洲简介

淘名人 2024-02-17 12:04 热度:

刘兴洲

刘兴洲(1933年3月17日—2011年11月6日),天津市人,冲压发动机专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三十一研究所研究员、航天科工集团总公司科技委顾问。刘兴洲于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发动机系;1952年随院系调整转入北京航空学院;1956年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1957年进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十一所工作;1965年获得原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航空学院副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2年担任国家“863”计划航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燃烧系统总设计师;2011年1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刘兴洲主要从事航空推进系统,冲压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兴洲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市

出生日期:1933年3月17日

逝世日期:2011年11月6日

毕业院校:原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航空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战术导弹动力装置》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3年3月17日,刘兴洲出生于天津市。

1951年—195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航空学院发动机系。

1952年—1956年,就读于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5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2011年,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十一所工作,先后担任工程组组长、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科技委主任。

1961年—1965年,就读于苏联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航空学院航空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副博士学位。

1987年—1992年,担任国家“863”计划航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和专家组一起提出了以载人飞船起步,以空天飞机为发展方向,最终实现先进的、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三步走”的研制建议。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倡议形成的“研制某专项技术发动机及某飞行器”专家建议书,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

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火炬燃烧系统总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刘兴洲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兴洲主持研制成功二种型号的低空超声速冲压发动机。在CF—06发动机研制中,解决了低温起动、提高燃烧效率、火焰稳定器烧蚀等技术关键难题。在CF—03D发动机研制中,解决了发动机快速起动等问题。进行了高超声速冲压发动机研究、机弹一体化冲压发动机燃烧室试验研究、“大型运载火箭、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可行性及概念研究报告”等项目研究。

1966年,刘兴洲带领技术人员,在简陋条件下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冲压发动机试车台;1984年,研制成功了中国国内第一台冲压发动机,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形成了中国冲压发动机研发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1992年担任某发动机首任技术负责人,为中国某型导弹研制成功奠定了重要基础,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刘兴洲在高性能发动机研究实施过程中,规划了研究方向、技术途径和技术路线,为技术突破奠定了重要基础。

刘兴洲倡导基础理论研究,注重工程实践与基础理论的有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4年5月

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顾问


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科技委顾问


航天科工集团31所科技委高级顾问


高超声速推进技术高级顾问


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


科工委航天火箭与导弹发动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推进技术》杂志编委会主任


863航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名誉理事


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刘兴洲是中国冲压发动机技术的引领者,某型导弹发动机研制的重要领导者,某冲压发动机技术的先驱和奠基人,某专业技术研究的倡导者,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燃烧系统总设计师。他始终秉承和践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胸怀强军报国的崇高信念,执着追求科学进步,兢兢业业、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用真情与执着在中国自力更生的航天史上刻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迹。(国家航天局评)

刘兴洲是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一生精勤不倦,奋斗不息,为科学的进步、为祖国国防力量的强大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他治学严谨,强调学以致用,堪为全校师生的楷模。(西安交通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