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张炳炎简介

张炳炎简介

淘名人 2024-02-17 13:53 热度:

张炳炎

张炳炎(1934年10月14日—2012年8月2日),山东省庆云县人,舰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第七0八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炳炎于1960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1961年7月到七院第七零八研究所一室工作;1971年2月到F18运河调查和三结合设计组工作,担任组长;1980年6月,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第七0八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8月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78岁。张炳炎长期从事舰船研究设计。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炳炎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省庆云县

出生日期:1934年10月14日

逝世日期:2012年08月02日

毕业院校: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34年10月14日,张炳炎出生于山东省庆云县。

1947年4月,在山东惠民渤海行署干部子弟学校读初中。

1949年4月,在河南巩县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附属子弟学校读初中。

1952年3月,在重庆市第一中学读高中。

1960年,获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舰船设计与制造系副博士;同年在三机部九局上海船舶产品设计员工作。

1961年7月,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八所一室技术员、总体专业组长。

1962年12月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4年9月,脱产一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委英语干部训练班学习英语,为去法国监造船作准备。

1965年9月,到交通部驻法国大西洋船厂监造组工作。

1971年2月,到F18运河调查和三结合设计组工作,担任组长。

1980年6月,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第七0八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

1984年10月,任七〇八所二室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1991年11月,参加中国第8次南极考察队,同年被批准为博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张炳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炳炎作为总设计师主持研究设计的“向阳红”号远洋调查船、“813”远洋电子技术侦察船、700箱全集装箱船、综合海洋实习调查船、多用途直升机训练医疗船以及南极综合科学考察破冰船的开拓性研究等都是中国国内首次开发的大型系统工程。在长期研究设计中,创造性地解决了调查船的特殊抗风力、海洋调查工作与抗台风对船的稳性和耐波性要求的尖锐矛盾、大功率发信与收讯的电磁兼容、大功率水声试验长期供电、大型直升机上船的机船结合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

学术论著

1962年,张炳炎编写了《扫雷艇设计手册》中的《螺旋桨消音》篇。

1994年,张炳炎撰写了《航母线型研究试验报告》。

科研成果奖励

据2015年12月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站显示,张炳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获奖时间

获奖项目

获奖等级

1985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87年

船舶设计常用文字符号GB4954-8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任职职务

1987年

《“七一八”工程专题》副主编

1988年

《中国军工史工业历史资料丛书·舰艇工业卷·远洋靶场测量船史料专集》副主编

1988年

《七一八工程船“向阳红10”号远洋调查船总体史料专集》第一主编

1989年

海洋调查船标准审查组组长

1996年

哈尔滨工程大学兼职教授


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第一届顾问委员会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张炳炎出生在冀鲁两省交界处贫穷落后的偏僻农村。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度过的。父亲是地下党员,“七七事变”后组织游击队,编入八路军,离开了家乡。母亲留在敌后游击区领导妇女救国会,进行抗日活动。

人物评价

张炳炎是中国著名的舰船工程专家,为中国船舶与海洋科技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热爱祖国、敬业奉献、治学严谨、勤奋求实、谦虚谨慎、品德高尚,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中国工程院评)

张炳炎为人坦诚豪爽、乐观豁达、性格刚毅,他对船舶研究设计工作一丝不苟、勤奋求实、治学严谨,善于研究开拓新领域,喜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他是中国著名的舰船设计专家,他的一生与深蓝海洋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中国舰船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这份初心和使命曾未改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评)

张炳炎有着浩瀚的精神、活跃的想象、勤奋的心灵,他执着一生,用生命逐梦海洋。张炳炎的传奇人生犹如浩瀚大海,有半个世纪的风云际会,有跌宕起伏的艰苦征程;有坚定的信仰,有不懈的追求;有筚路蓝缕、负重前行的艰辛,有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荣耀和辉煌。(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