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国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朱英国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
出生日期:1939年11月01日
逝世日期:2017年08月10日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39年11月1日,朱英国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
1959年9月—1964年7月,就读于武汉大学生物系植物遗传专业大学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4年8月—1966年3月,在湖北孝感县白沙公社工作。
1967年6月—1970年5月,在武汉大学专案组工作。
1970年6月—1974年6月,在武汉大学遗传研究室工作。
1972年,杂交水稻研究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朱英国担任湖北省杂交水稻协作小组组长。
1973年7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74年6月—1978年4月,在湖北省水稻三系研究协作组工作。
1975年,湖北省成立了水稻三系协作组,朱英国被任命为组长。
1978年5月—1985年1月,担任武汉大学遗传研究室副主任、讲师。
1985年1月—1991年1月,担任武汉大学遗传研究室副教授。
1991年1月—2017年8月,担任武汉大学教授。
1993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朱英国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朱英国坚持水稻雄性不育与杂交优势利用研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利用华南普通野生稻与栽培杂交合作育成红莲型水稻不育系及红莲型杂交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利用农家品种马尾粘中发现的败育株与协青早选杂交选育出马协不育系和马协型杂交稻。克隆了红莲型不育基因,发现并定位了红莲型恢复基因Rf5和Rf6;在水稻雄性不育的基础生物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英国先后合著有《水稻雄性不育生物学》等专著四部,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33篇。
出版时间 | 名称 | 出版社 |
---|---|---|
1982年 | 《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实践》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2年 | 《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研究与利用》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1995年 |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与应用研究》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0年 | 《水稻雄性不育生物学》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承担项目
根据2021年10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英国先后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7年2月 | 湖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 |
2011年3月 | 湖北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务委员 |
湖北省三系杂交水稻协作组组长 | |
湖北省遗传学会理事长 | |
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 | |
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 | |
中国农学会会员 | |
亚太育种协会会员 | |
国际水稻遗传协会会员 | |
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2015年起,朱英国出现抵抗力下降、身体容易疲劳的症状,诊断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人物评价
朱英国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先驱者和杂交水稻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粮食安全、杂交水稻种质创新、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湖北日报》评)
朱英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爱国奋斗的时代楷模,是生动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杰出榜样,在他身上集中展示了高校教师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时代风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
人物影响
水稻科研基金
2008年,朱英国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100万奖金);把其中80万元将用于科研,20万元将开设一个水稻科研基金,发展水稻科研事业,奖励人才。
朱英国院士执教治学50周年座谈会
2015年4月16日,朱英国院士执教治学50周年座谈会举行。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朱英国院士,校党委书记韩进、副书记骆郁廷,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应惟伟,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雪梅,以及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厅、农业厅、长江出版传媒集团、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企业、师生代表出席。
朱英国报告会暨院士传记赠书仪式
2017年3月18日,朱英国院士报告会暨院士传记赠书仪式在罗田一中举行。中国工程院、科学出版社、湖北省农业厅、省教育厅、省作协、罗田县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朱英国家属参加活动。副校长谈广鸣出席并致辞。他还向罗田一中捐赠了10万元奖学金,激励学生们奋发图强,志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