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陆钟武简介

陆钟武简介

淘名人 2024-02-17 18:10 热度:

陆钟武

陆钟武(1929年10月2日—2017年11月27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创始人、工业生态学开拓者、冶金热能工程和工业生态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陆钟武于1946年从重庆南开中学考入南京中央大学;1950年从大同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53年从东北工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钢铁冶金系副主任、主任、热能工程系主任;1984年担任东北工学院院长;1986年担任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4年获得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16年获得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2017年11月27日在沈阳逝世,享年88岁。陆钟武的研究主要在在炉窑热工、系统节能和工业生态学方面。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陆钟武

外文名:Zhongwu Lu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市

出生日期:1929年10月2日

逝世日期:2017年11月27日

毕业院校:东北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冶金热能工程导论》、《火焰炉》、《工业生态学基础》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祖籍:上海市

人物生平

1929年10月2日,陆钟武出生于天津,原籍上海川沙县,8岁前生活在江苏省常州市。

1941年,进入重庆南开中学就读。

1946年,从南开中学毕业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

1949年春,转入上海大同大学化学工程系。

1950年7月,从大同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上海前往黑龙江省,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冶金系研究生班继续学习,师从苏联炼铁专家马汉尼克(Маханек)学习钢铁冶金学、热工仪表和冶金炉。

1952年夏,院系调整时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转到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继续跟随马汉尼克(Маханек)教授和冶金炉专家米特克列(Миткаленный)教授攻读冶金炉专业,在校期间一面攻读学业一面担负冶金炉教研室和冶金炉专业的筹建工作。同年,担任冶金炉教研室副主任。

1953年7月,从东北工学院冶金炉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东北工学院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冶金炉教研室主任、冶金系助理系主任(1953年)。

1955年—19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陆钟武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在炉窑热工方面:

陆钟武率先参照势流理论研究了竖炉气体力学,用高炉炉身静压成功地判断了炉内的主要变迁。建立了火焰炉热工基本方程式,热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查明了普通平炉改为内倾式后指标下降的原因,结束了各地的争论,使各厂明确了措施,改造后的加热炉热效率达国际先进水平。建立的压下炉头式加热炉,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在系统节能方面:

陆钟武提出了载能体概念,产品能耗的e—h分析法,以及物流对能耗的影响分析法,创立了钢铁工业系统节能理论和技术;提出了钢铁工业的节能方向和途径。探明了中国钢铁工业年节能率一度下降的原因;预测了中国钢铁工业2000及2010年的能耗值及巨大经济效益。率先建立了有时间概念的产品生命周期物流图及其分析方法。

(3)在工业生态学方面:

陆钟武率先将时间差概念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钢铁工业废钢资源充足程度与钢产量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65年—1978年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1980年9月

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1988年—1992年

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91年—2001年

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

1992年—1998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1993年

乌克兰国家冶金大学名誉教授

2002年—2007年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

2006年6月-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会顾问(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

2005年

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第五届、第六届)、名誉理事长(第七届)

2006年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美国《工业生态学》杂志编委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陆钟武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老一辈多有饱学之士。祖父陆舜卿、曾祖父陆雪香等祖上数代都从事教育工作。外祖父马润生是中国著名的石粉经销、机械制造的民族工业家。

陆钟武的父亲陆绍云1915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学成归国,相继在沪、津、鲁、渝办了包括上海国棉七厂等近十所纺纱厂。

陆钟武的姐姐陆婉珍,是分析化学与石油化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姐夫闵恩泽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4年又当选为工程院院士。

人物评价

陆钟武一生精研学术,勇于开拓,将毕生精力致力于工业炉窑、系统节能和工业生态学的研究,他开创和建立了一系列工业炉窑热工基础理论,创立了系统节能理论和技术,成为中国冶金工业节能指导方针;开创和引领了工业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提出穿越“环境高山”理论,为中国科技事业、工业及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东北大学冶金学院评)